100年前开工的汕樟轻便铁路 最新 图1张

    1860年汕头开埠,成为当时国内通商口岸之一,华洋商人纷纷看好汕头商埠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商机,各路投资商纷至沓来投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修建了民国时期汕头三大铁路(潮汕铁路、汕樟轻便铁路和汕潮电车铁路)。使汕头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多条铁路的开放城市。其中的汕樟轻便铁路于1916年正式开工,历时七年,与1923年修筑至澄海县城,最后延至澄海莲河边,全线长达18.5公里。成为汕头市区与郊区澄海之间一条方便快捷的轻轨铁路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当时风靡一时。
    汕樟轻便铁路的主要倡议者是大埔籍商人杨俊如和肖秋林。1915年,杨俊如和肖秋林等人经多次商讨,提出创办汕樟轻便铁路,最后共募集资本22.5万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由南洋华侨投资。1916年,杨俊如等人组织成立了汕樟轻便铁路公司,并组织开工建设。1918年,汕樟轻便铁路由汕头修筑至下埔站,1919年11月延筑至外砂渡口,1920年12月又延至外砂桥站,1923年延至澄海县城,设汕头总站和8个分站。
    汕樟轻便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交通工具,路上铺设铁轨,乘客乘坐用藤竹做成的滕轿,置于台车之上,用人力推行轻便车车厢在两轨上滑行。座位等级分为特别和普通两种,特别级客座左右各坐2人,普通级客座前后各坐4人。沿站效仿火车铺设交通路轨和候车地方,特别级和普通级车厢合计200架,推车工人180人。如遇来往车相遇时,有双轨的地方,则依其线路推行。否则必须让其中一辆车的乘客下车,将车辆移至地面,让另外一辆车通过后继续推行。1924年秋,杨俊如赴香港订购车辆车轨,欲加改良发展。第二段路线计划延长至樟林,但后来因为时局混乱、经营困难及受公路冲击等原因,只有澄海县城至莲阳河岸一段筑成通车。
    汕樟轻便铁路通车之后,每月收入国币7000元。除付推车工人的工资和其他费用外,公司得纯利约国币2000元。1922年后由于路政工人罢工,工人要求收入增至三成半,加上时局变化,军事骚动,国民党军队乘车常不给钱,各种苛捐杂税及内部人事管理不善,结果常常入不敷出,难以维持。1929年,将全线抵押于日本人控制的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押款为国币10万元。
    汕樟轻便铁路汕头站周围的中山路同益市场北侧一带,原为荒冢,随着市政的发展,成为繁荣之地,市政府认为在市区内不宜设立车站,着令迁至郊外。1932年,随着汕樟汽车公路修建通车,轻便铁路的营业大受影响,只作货运,原计划延伸至樟林的计划无法实现。又因车轨横越中山公园前,阻碍交通,市政府于1933年8月限令拆去。当时日本领事署即提出抗议,称轻便车公司已将其敷设地提供银行作担保,如欲强制执行迁移,须对台湾银行有相当赔偿,事情最后以阻挠而未拆,但是此后路轨枕木任其自然风化无人问津了。至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入侵潮汕前夕,国民党汕头市政府奉令破坏一切交通设施,汕樟轻便铁路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现汕头市内,只留下“汕樟路”街名和轻便车头地名。
  

你是本文的第47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1、3
作 者: 黄浩瀚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