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港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港口,也是粤东、闽西南和赣南地区交通枢纽,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称誉。历史上曾输送劳动力出洋谋生而“知名于世”。19世纪中后期至清末,汕头港成为我国沿海一个人口贩运的主要口岸。 “契约华工”俗称“猪仔”,是指19世纪及20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我国沿海地区诱骗、掳掠的华工。华工一踏进外国洋船,就如农民赶集卖猪仔一样,猪仔不可能有行动的自由。 汕头开埠前“猪仔”贸易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天津条约》,汕头于清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九(1860年1月1日)被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在这之前,汕头港已有外国商船进出,成为侵略者倾销鸦片与贩卖“猪仔”的口岸。潮汕及兴梅地区的无数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就是通过汕头港,作为“猪仔”贩运到异国他乡殖民地的矿山、种植园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19世纪20年代,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争夺海外贸易市场。在美洲,除美国外,大多数国家沦为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殖民地。在东南亚,1816年英国统治了印度,并控制了马来亚、新加坡以及缅甸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以及马都拉等地也被荷兰控制。西方殖民主义者急于从商业上和工业上开发这些海外殖民地。于是,大量的种植园和矿山便在殖民地兴起。西方殖民主义者把中国视为劳动力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猪仔”贸易便在我国沿海各地兴起,取代了原来的自由移民。 其次,当时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方面对外屈服投降,一方面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沿海一带由于封建剥削的加重和资本主义商品的倾销,使原来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受了比内地更为严重的破坏,潮汕与兴梅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纷纷破产,陷于极度困窘之中。 再次,潮汕地区人多地少,人民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至1820年,本地区人口为218万多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1人左右,而平原地区尤在此平均数的几倍以上。“地狭人众,土田所入,纵大有年不足供三月粮”。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更是火上加油,使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当成“猪仔”出洋谋生。 鸦片战争前,鸦片走私与“猪仔”贸易,两者都是违法行为。因此,人口贩子只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这种罪恶勾当。汕头开埠前,距离汕头港只有30多海里的南澳岛和汕头港口门的妈屿岛,成为这种罪恶活动的渊薮。南澳岛附近海面已是外国商船贩卖鸦片的集散地。鸦片战争爆发后,很多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驻进了妈屿岛。可是,清朝地方官吏遣返不力,甚至不敢过问,为西方殖民主义者掳掠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英国、荷兰等外国的帆船纷纷到这里作海盗式的探险,进行人口贩运和倾销鸦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集刊》1979年2月第一集载称:“1852年l1月,一个英国船长同英属圭亚那贩运苦力的投机商订约,从汕头掠贩了1000名苦力,运往地麦拉拉(Demerara),其中大部分是男童”。就在同一个月,厦门爆发了抗议人口贩子犯罪活动的群众斗争。事件发生后,西方的苦力贩子,纷纷窜到南澳和妈屿,继续进行人口贩运活动。当时停泊在厦门的2艘西班牙“猪仔”船和一艘英国“猪仔”船便转移到南澳来接运。臭名远扬的“猪仔”贸易英商德滴,这时也带了一艘收到“猪仔”的船移泊到南澳。从此之后,到南澳和妈屿的“猪仔”船就一年比一年增多。1855年共有12艘“猪仔”船来到这里,掠去6388人。1857年增加到120艘,两年之间增加了9倍。据统计,从1852年至1858年7年间,从汕头掠运出洋的苦力共4万人。与此同时,妈屿岛海滩上被抛弃的苦力尸体有8000多具,跳海自杀人数不在其中。 汕头开埠后“猪仔”贸易进入全盛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的大门被侵略者彻底打开。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条款中,清政府同意国民可以自由出国。大门一打开,西方人口贩子纷至沓来,他们打着合法的招工幌子,肆无忌惮地进行诱骗活动。除了派出大批狗腿子下乡拐骗外,还在汕头开设大批招工公所(本地人称为“咕哩行”、“猪仔行”),到l876年发展到二三十家。英国人口贩子德滴的“德记洋行”于1862年在汕头创办。如今汕头老市区“德记巷”这个沿用下来的地方,记录着多少“猪仔”的辛酸血泪史! 汕头开埠后,由于鸦片的大量进口和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的倾销,造成贸易逆差严重,促使当地人民因经济生活所迫,纷纷到外洋谋生。当时潮汕人出洋谋生地点主要是东南亚。据统计,1869年从汕头运往曼谷、西贡、新加坡的有20824人;1871年增至22282人。 1888年11月,荷兰外使至汕头,洋务委员廖维杰与其议定华民出洋章程,使汕头人口贩运进入全盛期。荷兰的好时洋行乘机在汕头设立了分行,即“元兴洋行”(如今汕头老市区还有一处“元兴巷”的地名)。从1888年起,荷兰殖民者在北苏门答腊德里地区专种烟叶,专门从汕头掠运华工,到德里种植园劳动,到1898年共掠去华工56025人。 汕头开埠后,在合法化的招工幌子下,西方国家在这里招去一批又一批的契约华工。据《汕头海关志》统计:自1864年至1911年的48年中,潮汕地区约有294万人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到马来亚的有147万人,到暹罗(泰国)的有65万人,余到印尼、越南等地。 辛亥革命后,虽然孙中山先生发布了《大总统令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文》和《大总统令广东都督严行禁止贩卖“猪仔”文》两个文件,但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当地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因生活所迫,所以自愿移民出国谋生的人数仍有增无减。 《潮海关史料汇编》载:“1909年汕头进出口旅客(不包括国内各口岸旅客)共有50326人。其中,进口3601人;出口46725人”,出口人数比入口人数多9倍。《中国贸易》记载:“自1931年至1937年的7年中,汕头往泰国的旅客达176113人。”1936年汕头《侨务报》5、6月份合刊曾说及汕头出国人数,在国内各口岸列为第一位。自清光绪二十七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0l-1935年),汕头港出口侨民约298万人,归侨146万多人,出超151万人,占当时潮汕及兴梅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人民欺凌的历史,罪恶的“猪仔”贸易才划上了休止符。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