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人民为纪念南宋名臣陆秀夫,将他在这里短暂居住过的地方称为“陆厝围”,这里的路称为“秀夫路”,还在此处建了一个纪念亭,叫“秀夫亭”,让后人永远景仰他
    在澄海城区,有一个非常普通的区域,它的地名叫陆厝围,陆厝围有一条寻常巷子,叫秀夫路。非常明显,这是为了纪念南宋名臣陆秀夫。那么,陆秀夫与当时处于海天一隅的这个地方有什么联系呢?当时,这里还称辟望古港,是一个日夜听涛的偏僻的地方。
    陆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属江苏建湖)人,宋理宗宝佑进士。开始时当李庭芝幕僚,德佑元年(1275),元朝兵马大举进攻南宋,两淮地区情况更加紧急,李氏幕府分崩离析,幕僚纷纷辞职,唯独陆秀夫临难不惧,与李庭芝同舟共济,誓死抗敌。李庭芝深深为他这种宝贵品格所感动,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士。就把他作为中流砥柱之材推荐给朝廷,官至礼部侍郎。
    德佑二年(1276)五月,益王在福州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景炎,是为端宗。朝中组成以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为首的行朝内阁,重整旗鼓,中兴朝政。当时,福州政权被人们称为“海上行朝”,但只不过是流亡政府而已。在政权建立之初,臣僚之间尚能同心协力,但是很快就发生矛盾。张世杰与陈宜中议论不合;文天祥也因与陈宜中意见不合,被排挤出朝廷;陆秀夫更是有志难伸,处处受到陈宜中的排挤。起初,陈宜中认为陆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对他十分看重。而陆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但不久,陆秀夫与陈宜中意见发生分歧,陈宜中指使台谏官弹劾陆秀夫,并将他免职。被贬的陆秀夫来到了辟望古港,来到这个日后用地名来纪念他的地方。陆秀夫初来时,曾写诗言志:“黜职携眷度远山,飘零辟望驻安定,碧山秀水缘殊愿,桑麻鸡犬作家邦。”陆秀夫来到这里,当地名流蔡盘溪将他接到家中,谈论国事,披肝沥胆。同时陆秀夫并没有忘记军务,带人在周边勘探地形。不但如此,他还通过讲学结识了一批有识之士。后来,张世杰知道了陆秀夫的遭遇,非常不满,对陈宜中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动不动就罢免人?”不得已,陈宜中又召回陆秀夫。
    景炎四年,十一岁的端宗突然在四月病死,人心涣散。这时陆秀夫挺身而出,大义凛然,鼓动众人:“端宗驾崩,卫王还在。当年,少康能够凭借五百人马、十里方圆中兴夏朝,难道我文武百官不能依靠数十万兵民、万顷碧海复兴大宋王朝三百年的基业吗?”在陆秀夫激励下,群臣个个情绪激昂,纷纷表示誓死复兴大宋王朝。接着,陆秀夫又与群臣商量立卫王为帝,五月改元祥兴。陆秀夫在此危难之际,受命接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力挽狂澜,共撑危局。六月,兵败厓山。这时已回天无力了,陆秀夫决心以身殉国。他手执利剑,催促自己结发的妻子投海,继而又劝说赵昺:“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佑皇帝的覆辙。德佑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他背起九岁的幼帝赵昺蹈海而死。
    对于忠贞报国的人,人民永远纪念他。陆秀夫短暂居住过的地方,人们不无自豪地称之为“陆厝围”,这里的路称为“秀夫路”。今天,这里还建了一个亭子,叫“秀夫亭”,亭子两侧,有蔡英豪和王永豪两位先生合撰的对联:“岐岗疾呼凤鸣龟动为大宋,辟望流寓传武晓民志江山”,亭子旁边塑一巨型仿石,系著名雕塑家李小澄作品,浮雕以“兴学办教,传播文化”、“结交知己,访察民情”、“观山察水,注意布防”三个主题,概括了陆秀夫在这里的活动。这些,都为了让后人永远景仰他。

你是本文的第52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9、25
作 者: 王伟深/文 陈琦/摄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