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于南澳县海域广阔,处于大陆通往外国和闽、粤、台、港、澳的海上交通要道,自宋朝起是诸夷贡道必经之处、海上丝绸之路重点中转站,因屿多礁繁,风大浪急时给各种船只造成巨大威胁,古今有不少船只在此触礁沉毁,轰动中外的“南澳一号”就是一例。因此,为使舟楫航行安全,自古以来,中外在公海航线附近的南澎等处建了航标灯。如今,全县有大小航标灯17座、灯浮标6座,共23座。 南澎灯塔与雾笛位于南澳东部43.2公里远的南澎南侧山峰上。据1949年饶宗颐总撰《潮州志》所载,南澎灯塔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设于英国伦敦的国际海上人命保险机构“万国公司”兴建(傅国亮主编的《汕头海关志》则载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设置)。因此前一年一艘英轮险触芹澎礁,幸得渔民陈角鱼(南澳岛澳前村人)引航救出,遂建灯塔。该灯塔高19.3米,直径约4米,外围由一块块生铁板焊接而成。灯光中心离潮水面72米。灯属环照白色闪光灯(俗称“白火”)。用电力发光,每隔10秒闪光1次,灯光视距32.4公里,照到被航海者视为畏途的芹澎“百亩礁”,又越过顶澎照到打泵礁。为管理灯塔,又在塔旁建了两间红砖房,供英国技术员及南澳籍“咕里”(劳工)住宿。1945年,机件被海盗拆走,遂改为点亮汽灯作航标灯。1952年10月19日夜,在解放军收复南澎战斗中,塔身中了炮弹,但没倒塌。约10天后,解放军登南澎搜索残敌,为吓退敌船来犯,将炸药安于塔下,一声巨响,炸毁落海。1986年8月,由国务院交通部拨款复建的灯塔,由广州航道局航标测量处汕头航标区主持。与原位置稍有不同。塔高12米,灯光中心离潮水面76米,射程13浬(24公里);灯光呈木棉花形状,配太阳能供电装置,灯光白色,连闪2次,周期6秒。塔身用玻璃钢建造。 为防海雾光照不够强,清代在首建灯塔同时,于330米远的澎西,筑一座小灯塔(俗称“红火”)。灯光中心离潮水面16.5米,属定红光灯。它类似汽灯,纱笼长0.2米,光从白塔的窗口射出,照成扇形红光于芹澎百亩礁。1945年被海盗拆毁后,没有复建,后改建为灯桩。 尽管在南澎设有主灯、附灯,但当浓雾锁海时,又有船在险礁触毁。因此,英国人在灯塔建后4年,即1878年,雇70多名广州人花了三年时间,在塔西南30米远的高地上兴建了声震30余公里远的汽笛。它代替灯光,作有声的航标,为雾中船舶示警。它分别由大小四部柴油机(每部马力500匹以上)发动,带动充气机(俗称“风机”),把气输入18个由钢板制成的储气筒(俗称“风桶”)里储存。每个瓶高约3米,直径2米,最后一个高约5米。需要发声时,就把闸门放开,强大的气流就冲出朝向芹澎的铁铸喇叭口,发出巨大声音。1945年4月,日寇占领南澎时期,美机为轰炸日寇,投弹4枚,炸掉了3间房。此后储气筒也被人拆去。
|
你是本文的第42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12、15 作 者: 林俊聪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