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解放路今昔 最新 图1张

    粤东千年古镇棉湖,大街小巷众多,它们大部分以行业命名,譬如:米街、打铁街、打油街、面线街、粥匙街、白糖街、草席街等等,共计20多个。
    然而,也有例外。解放路,就是以其建造的年代命名的。
    解放路西接码头(榕江南河),东连新寨,全长200米左右,宽约20米,两侧均为骑楼式古朴典雅铺屋。自西向东看,它宛若一条尾巴倾斜着的巨龙。路边卖杨桃汁的老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棉湖”。据他介绍,解放路的前身是“铺仔巷”,巷子很逼仄,路面由沙土铺就,但是商店云集。“有卖菜的,裁衣的,还有各种日用百货。”老人津津乐道。从老人的口中,我还获悉:以前有座桥叫“东关桥”,横贯于该街的南北,桥下的溪水自南面的云湖流向“沙坝尾”(棉湖地名),直接注入榕江南河。当时有“东关两市”一说。这是何故?老人目不识丁,所述含糊。可是,我的兴趣丝毫不减。
    查阅李典信老先生的《棉湖旧事》,从其《棉湖古镇小桥多》一文中得知——东关桥,原建于何时,已无确据,其重修时间,则约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该桥为揭、普交界单墩巨石桥,长24米,宽3.2米。河中间砌一双糕粿形(即二个菱形并排略相交)桥墩,两边各用四条巨石板并列平架于河岸和桥墩上。每条石板长12米,宽0.8米,厚0.6米。铺板时趁汛期,用船装载石板,利用洪水浮运架设。桥两侧二端及中间各竖一条1.2米高的石柱,留孔,横穿二条圆木棒作为桥栏。由于是巨石桥,极为坚固,时人称为“万古安固”之桥。
    从多人口中证实,当时的东关桥,东侧属普宁县地界,西侧属揭阳县地界。无论是桥东桥西,均为商贸繁荣之地。可惜,东关桥早已难觅踪迹。
    如今的解放路,路面是水泥的。我们一路由西往东,商家店户可不少呢:有码头书店、“乌膜豆仁”(棉湖特产)店、百货大楼、新华书店、二轻医疗门诊、灯笼铺、草药铺、幼儿园、天主教堂、花果寺、基督教堂和不少饮食店。
    最具特色的,当属码头旧址的搬运站。红砖砌成的柱子,屋顶上的水泥五角星以及“毛泽东思想万岁”几个字,尽管显得古朴,却仿佛向人们讲述着光辉的历史。
    码头书店和新华书店,书香宜人。老百货的商品依然多样,店主笑脸相迎,尽管今日里这个地方不再是繁华的购物场所。三五家制作灯笼的,刚好都在解放路的南侧,门前悬挂着“赵钱孙李周吴郑……”百姓的大红灯笼,给这条路添增几份生机与活力。
    当阳光毫不吝惜地洒落下来,街道有了更多明亮与暖意……

你是本文的第65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5、2、28
作 者: 黄洁宇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