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家三代经营有道,资力日益雄厚,成为乾(隆)嘉(庆)时期享誉一方的潮汕商人。纵观其创业史,从本土市场到南贩北运,从单一发展到多元经营,实际上是清代中期潮汕商人群体开拓史的一个缩影。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开拓进取、诚信务实精神,最终使潮商在清代中晚期自成一帮,誉满天下 随着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峡山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已由固定墟期的小墟市发展壮大为潮阳县著名的逐日埠市(每天墟市)。来自周围四乡八里的商贩纷纷汇聚峡山,对买卖交易活动的参与大大加强,峡山埠上开始出现店铺、货栈,市民崛起,商业活跃,商人群体慢慢壮大,商业资本流动加强,涌现出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商人和著名商号。 早期峡山埠涌现出的实力雄厚的商人中,当以河尾社(峡山埠有八社,分别为桥头、东山、深巷、周厝、南门、董塘、新埠、河尾)的周建庭家族为代表,周家三代经营有道,资力日益雄厚,成为乾(隆)嘉(庆)时期享誉一方的潮汕商人。 小本经营 终获成功 周建庭的高祖父是明代晚期名臣周光镐(周都爷),崇祯末年(1644),曾祖父周笃甸因“争埠事件”被仇家报复冤死狱中。高祖母黄氏(周光镐的侧室)为躲避仇害,带着孙子、媳妇逃离峡山往南山红口輋避难。康熙三年(1664),清廷为了隔绝沿海民众对台湾郑氏政权的物资供应,实行海禁和再次“迁界”政策。红口輋属于迁界范围,祖父周多迥不得已举家迁回峡山,到周建庭的父亲周士昌时,已经做起小本生意,年长日久,家中有了些积蓄,且盖起了一座“围阳埕的四点金加双畔厝包”。 周建庭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两位兄长都是秀才,周建庭自小也进私塾读书,然而,由于父亲、长兄相继离世,二兄长只专注教书,四弟年龄尚小,周家家境日渐拮据。周建庭为顾全大局,照顾家人,十几岁便主动放弃学业从事营商。 雍正初,周建庭靠家中余留下的小资金创建了榨油作坊,主营花生油,因善于经营,讲求信誉,不掺假图利,小作坊生意从小到大日渐兴隆,后又增加了菜籽油、茶油、麻油等种类,并兼做米粮、茶叶生意。到乾隆初,油坊生意已初具规模,且购田地近五十亩。周建庭也积极参与兴建峡山埠大街商铺,又在柴草市场大埕设立公平大称,杜绝缺斤短两,强买强卖。 兄弟创业 各领风骚 周建庭有四个儿子,其中以长子绩峰、次子对轩更善于经商。绩峰生性忠厚,老成持重,对轩精敏勤恳。兄弟俩二十岁出头便毅然辍学,立志外出创业。 兄弟俩经商,一直在嘉应州(今梅州)、汀州(今福建长汀)一带活动。经常从峡山埠贩运纱布、棉布、苎布(夏布)到嘉应州、汀州,再把陶瓷贩回峡山埠。在兄弟俩的悉心打理下,商铺营业日盛,声誉日振,于乾隆中期创建了朝宗商号。 不久,兄弟俩便“分居”了,家族也于此时进入鼎盛时期。 “分居”后,周绩峰增创了朝宗当铺。乾隆末,与桥头社宗亲嘉合号财东周美德合股从事海上贩运。利用海洋季风,每年春季运载本土出产的蔗糖、烟叶、葛布等货物北上闽台、苏杭、京津等地,沿途贩卖,秋季返航再贩回棉花、色布、花生、大豆等货物到苏、淞、宁、沪等地,再购进苏、淞等地的丝织品、陶瓷、纸张等货物运回本土。 周对轩在“分居”后也增设了当铺,商号来源,并与次子周法泉往返于海门、惠来澳角、神前等地,开创了收购海货和海鲜补品的生意,货物销往县内各墟市。不久,周对轩病逝,商号由周法泉掌管,生意扩张到潮属各县,规模越来越大。 文明典当 另创高峰 合股嘉合号后不久,周绩峰重新整合商号资源,开设了成裕、源裕、朝裕三个商号,分别经营瓷器、丝织品、典当业务,依次交由长子达斋、次子矜溪、三子灿轩打理,四子辉阁则接管朝宗当铺。四兄弟中,数灿轩、辉阁最为精明练达。 嘉庆七年(1802),花会赌博自福建传入潮州境内,很快风行乡间。男女老少为博一中,不惜本钱,甚至变卖家当导致倾家荡产。趁此,部分典当商为图暴利,故意收受来路不明当物和贬低当物价值,顾客往往急于取现,只好听任其估价。周灿轩获知情形,立马联络县内的典当商,提倡文明典当,禁止上述非法行径,此举深得人心,邻县的典当商闻知后先后自觉加入倡约行列。 周灿轩的诚信很快赢得回报,朝宗、朝裕的典当业务蒸蒸日上,尤其是朝裕,规模越做越大,商号扩张为朝裕信记和朝裕仁记,仁记留驻大街原址,信记乔迁至“下山虎”新址,成为当时潮汕规模最大的当铺。未几,周灿轩病故。嘉庆十一年(1806),周绩峰与周美德生意拆股,之后周绩峰去世,周达斋、周矜溪相继年长,商号全部生意皆委周辉阁为总理,直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和子侄辈分家。 热衷公益 培育英才 周家的经营所得,除用于日常生活支付外,一部分用于继续扩大商业投资,另有一部分则用于慈善、宅第建设。 周建庭的妻子吴氏,贤良淑慧,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其儿孙为其庆贺五十寿诞的时候,断然罢除寿宴,将摆宴钱和私己钱用于峡山埠筑路,以方便行人往来。其子孙也热衷社会公益,修桥造路,赈贫济困,不遗余力。乾隆六十年(1795)潮汕发生严重大饥荒,民不聊生,社会治安混乱,周家慷慨解囊,积极协助官府赈灾,并运载大米到市场进行平粜。 在经商致富的同时,周家也兴建了宅第、祠堂。周建庭兴建了峡山第一座“三厅二天井”的官厅厝。周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当是八卦门大巷和朝宗巷,两条巷子实为同一直巷,因中间有灰路穿过,才一分为二,东为朝宗巷,西为八卦门大巷。老峡山人对八卦门巷子里最深的印象是“大座厝”,其主体由三座“四点金加厝包”平行排列组成,东边的一座最为豪华,“门楼肚”采用的是潮汕民居鲜用的“石门肚”结构,显得古朴高贵。朝宗巷的主体则由三座“四点金”和两座“下山虎仔”组成,其中一座“下山虎仔”开辟为书斋,供家族子弟读书,命名为梦花别墅,出自“梦笔生花”的典故,书斋还设有奖学金以奖励后进,先后培养出岁贡生周应元、增贡生周乐生等优秀子弟。 清末民初,新式教育兴起,周家后人响应潮流,在民国十年(1921)将祀先堂创办为私立正元小学,该校教学成绩突出,与私立作新小学、私立乐英小学、私立养正小学名列当时峡山四大名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国民政府实行教育改革,规定每乡必须设立公立小学,“正元”与“养正”被吸收为乡立学校,合并为峡山乡中心国民学校,校址仍设在“正元”里,合并后学生人数达到六百多名,教师人数近二十名。 纵观周建庭家族的创业史,从本土市场到南贩北运,从单一发展到多元经营,实际上是清代中期潮汕商人群体开拓史的一个缩影。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开拓进取、诚信务实精神,最终使潮商在清代中晚期自成一帮,誉满天下,并被时人载入书中,潮商精神薪火相传,一脉相传至今不变。
|
你是本文的第45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1、19 作 者: 周吉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