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潮阳人萧与成、萧端蒙父子先后俱登进士且俱入翰林院任职,父萧与成为翰林院修撰,子萧端蒙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为浙江道、山东道御史,贵州巡按、江西巡按,后迁廷尉因病而未赴任。父子翰林世代传为佳话。但人们还不知道他们有良好儒家家风,五代仕宦且有清正政声。
    五代仕宦。第一代萧与成先为翰林院庶吉士,因预修英宗实录而晋升修撰。第二代除萧端蒙外, 其二弟萧端贲初授灵川令,后为延平府同知、摄将乐、大田、连城诸邑。萧端蒙的三弟萧端升授罗城令,后为新会教谕、琼州教授。第三代萧贻朔为平阳府通判、左州知州。第四代就是萧端贲世孙萧之益为拔贡,有实职。萧毓坤副榜、萧允儒、允召俱岁贡。第五代就是萧贻朔的孙子萧士选为惠来县训导。
    清正廉能。潮阳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萧氏潮阳开基祖萧洵自创办乡校“四序堂”以来,儒风世代相传。萧与成因其父亲逝世在家守制三年,又因为母年老而需奉侍为由早早致仕居家,有时间教育子孙们。他以儒学培育后代,其理论在《叙赠完山张先生》一文里阐述道;“夫学与政非二也”、“学所以明道也,道也者心之理而事之则之则也。道明则以是心而达于政也。”在《送张尹南窗致政还乡序》中则说“君子立身天地间,宇宙内事孰非吾人分内事,故仕以行义也,非为富贵也。”他指出必须先学明道才能达于政,强调学的重要性。而以天下为己任敢担当,仕宦非为富贵而为行义的理论熏陶着子孙们。他言教身传,即使致仕居家,看到邑有虚粮数千石即白当事以广济桥税代抵,减轻百姓负担。当倭寇来袭时,他倡士民守御击走倭寇,保卫家园。当护城河壅塞,他出资并倡导疏治。学有渊源, 他的儿孙以他为榜样,他的大儿子萧端蒙学有渊源,通达时务, 在翰林院时, 他以天下为己任, 向皇帝上书数十万言,“所言皆军国重务, 为人人所欲言、亦人人所不敢言”的,皇帝赏识他的才能任他为山东道、浙江道御史, 巡按贵州、江西。他使车所至, 风采肃然。他清正廉明,疾恶如仇,弹劾不避权贵。他巡按江西时, 捕治为非作歹的江西藩王麾下,上疏弹劾不道的江西藩王,江西境内一弊风清。他深入实际提出创见, 巡按贵州时他提出不可将谪臣派到边远任职而应重选派有才能的重臣到边远任要职。他还提出应增加边远试额,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他用人有方,曾奉旨畿内治军,提出奖惩制度治军,军队很快提高战斗力。他关心民间疾苦,在家养病时写了《条陈远方民瘼疏》上奏皇帝,指出家乡潮阳民间有六项疾苦并提出解决办法,其中有“议拓城”提岀发动民间力量拓宽加固城池。可惜皇帝未采纳意见,后倭寇破城皇帝才后悔没有采纳萧端蒙的意见。萧与成的次子萧端贲当灵川令时,清化治课,恤民隐刑。任延平府同知时,兴学育才,厘奸剔治平剧盗。他所至亷能有政声,政平守洁,疾恶亲贤。萧与成的三子端升任新会教谕时,修文庙,祀陈白沙倡明正学。任琼州教授时,考证文公家礼,倡导儒学。萧与成的孙子萧贻朔任平阳府通判时平反冤狱救活四十余人,百姓交口称颂。在任左州知州时捐资修学宫以兴学育才,致仕居家曾“煮粥饲饥,全活无数”。萧与成及其子孙们有的入祀乡贤祠,有的如萧贻朔还在任职所在地新会、琼州当地建祠奉祀。
    著述流芳。萧与成所著的《铁峰集》与萧端蒙的《同野集》俱入选《潮州耆旧集》,他俩尚有诗传世。萧端贲著《广韵府》及《梅花百咏》。萧端升著《谕琼礼要》。萧贻朔著《三晋山居诸草》。这些著作世代流芳,弘扬儒风。

你是本文的第49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8、24
作 者: 陈创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