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市警察局属下有一支公办消防队,一些善堂和大商行也自置消防设施,组建消防队,全市有各式救火车10辆,其中最大型的消防机构是存心水龙局,清光绪末年就成立,是汕头较早成立的民间救火单位 火灾与消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火灾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因此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古称“火政”)也就应运而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灾随之增加,而消防治理、消防技术也不断发展。 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刑法》,在第11章中专涉消防条款。随后,不断出台各类消防法规及细则,如《京师警察官厅组织令》、《地方警察厅组织》、《扩充消防组织大纲》、《各级消防组织设置办法》等,各地消防法规也相继出台,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城市均制定了详密的消防法规,汕头也在成立市政厅不久即制定了建审制度、防火禁令、火险管理、抢险救灾、防空救火等各方面的细则,为城市消防工作打下基础。据统计,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市警察局属下有一支公办消防队,一些善堂和大商行也自置消防设施,组建消防队,全市有各式救火车10辆,其中最大型的消防机构则算是存心水龙局。 存心善堂早在清光绪末年就成立了灭火队,是汕头较早成立的民间救火单位,消防员由义工组成,既有善堂工作人员,也有社会贤达,共有100多人。《汕头存心善堂堂务报告》记载了水龙局在1932年至1948年间共出动灭火218次,为抢救民众的生命财产做出了很大贡献。此外,在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存心消防员也经常出现在抢险一线。 存心水龙局最先的建筑系一座坐东向西的三层楼房(图①:摄于1922年8月的存心水龙局外貌),水龙局楼房建成后,存心灭火队将灭火设备放置在水龙局。清末民初的存心灭火队配备有十多支老式消防水枪,水枪用黄铜半机械制造,长约1.5米,出水口直径不足1厘米,重两三公斤,水枪外用竹片包裹。使用时需将底部吸水部位放入水缸或其他盛水的容器中,消防员用手握紧枪头上下挤压,就能从枪口处射出十多米远的水柱。灭火时,一些消防员负责射水,另一些则负责不断地为盛水容器供水。虽然水枪的单独射水量不大,但数十支一起发射,威力就体现出来了,相比人工泼水救火,不仅射程远,省力,而且危险性小,经久耐用,可不间断地射水,成为当时较为科学、先进的灭火设备。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汕头城市的发展,商铺云集,而当时汕头的建筑,特别是民居,多以木屋为主,曾发生德记行大火、阜安街大火等多宗火灾,造成严重损失。据《汕头存心善堂堂务报告》载:“水龙局创设于前清光绪末季,当时为旧式抽水机,本堂同人以汕头华洋杂处,市政日臻繁荣,马路开辟,市区扩大,为适应环境需要,特发起募资购置新式摩托救火机,及筹建新水龙局。” 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华侨的支持下,存心善堂募集到19801银元,于1927年正式筹办存心水龙局大楼,至1929年大楼落成,成为当时广东省继广州之后第二套比较完整的消防系统,居全国第四位。当年的通讯条件不发达,因此新的水龙局在四楼平台建了一座瞭望台,有值班人员全天候值班,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敲响上面的大铜钟。当时汕头分为若干个区,值班人员以敲几下钟来表示哪个区发生火灾,消防员听到钟声后即出动救火。 存心水龙局建成时,汕头商会通过在汕头经商的德国商人,从奥地利购买了一辆消防车。这辆消防车是敞篷式,车轮为木制轮辐,外包橡胶轮胎,没有照明灯也没有警报器。主要消防设备是以汽车内燃机动力联动机动离心泵,每分钟出水1360升,可同时供2至3支水枪使用,车上还装有登高旋转梯,供高层救人使用。这辆消防车功率不算大,性能也不佳,但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消防车,它的出水速度、出水量和射程已基本能够满足汕头埠救火之用(图②)。 当时从国外购回先进消防车是重大新闻,当消防车抵达汕头时,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过来一睹风采。参观消防车的人有警察和驻军官兵,还有西装革履的商界人士、长袍马褂的社会贤达和政府官员等上千人,于是,汕头一似照相馆拍摄下了这张观车照片(图③)。 存心水龙局先后在1939年和1943年又添置了两辆消防车。其中一台是由摇臂、水泵、喷嘴三部分组成手摇式水泵三轮消防车(图④)。这辆车的左前方还吊了一个钟作为警笛,钟声响起即是集结出去,水龙车和灭火队员立即出动。而车的摇臂上插一根木棍,两边各站数人,上下摇动摇臂,使水泵抽水加压,高压水再从喷嘴射向起火点。车上配套工具齐全,有数十米长的消防喉,配合木叉举起,水柱能射到20米外。在火势太大、人不能靠近时,都由这辆车向前冲锋灭火。这类消防车,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年还在使用,直到上世纪70年代引进现代消防汽车,老式消防车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950年,汕头公安机关接管存心水龙局,整编队伍组建汕头市公安局消防队,至此,存心水龙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本文图片由蔡木通提供)
|
你是本文的第63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5、5 作 者: 陈嘉顺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