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俗语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可以说是近20年才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的作品有:
    《潮汕熟语集释》,蔡英豪编著,潮汕方言研究会, 1989年,这是一本通俗性,资料性较强的书,汇集潮汕方言熟语辞汇4020条,全书分为自然、生物、世人、形状、数量、声色、属性、气质、动作、对应、系列、杂收等12部,共2余万字。主要是对该俗语进行释义。如第九部、动作中的“穿白长衫缀行”条:“潮人送丧之习俗,一般亲友只穿个白长袍跟着走走,不痛不悲。借喻办事无劲,或作一般配角,不用出力者。”
    《潮汕民间成语草集》,余流、蔡英豪编,潮汕方言研究会。1989年,这本小册子按四、五字格分两部分,四字格按动宾式、对偶复合式、主谓偏正式,间隔复选式分类,五字格按笔划分类,收集了常见、常用的俗语,并作逐条注明音义。
    《潮汕方言熟语辞典》,林伦伦编著,海天出版社1993年。本辞典所收的词条是潮汕方言中与普通话不同的,三字以上的熟语。分为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几部分。每个词条都注音、释义。除了农谚、气象谚语之外,大多数词条都举了例句,并且为方便非潮籍人士阅读,把例句翻译成普通话。如“青肓忌白点,癞哥忌红癣”条,比喻人忌说自己的短处。例:  “伊许底拐脚,你还怎呢好叫伊做阿拐(盲人忌说瞎眼,麻疯忌说红点。他是个瘸子,你怎么还能叫他阿拐)?”
     《海丰俗语、谚语、歇后语词典》,魏伟新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该书辑录了流行于海丰地区一带的俗语,谚语,歇后语进行分类诠释。
    《潮汕方言词考释》李新魁、林伦伦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该书体例严密,绪论部分从理论上详述了潮汕方言的特点和研究潮汕方言词语本字的有关问题;主体部分为考释正文,分为人体生理、称谓、容止品能、饮食厨具、起居服饰、人事关系、天象地理、动物植物、动作行为、器物概念、性质状态、、数量及其他共12类850多条词条,每条有注音,有释义,有本字考证,书证都在两个以上,多的达10多个,是国内第一部对一地方词语进行系统科学考释的专门著作。如“花嘴”条,“花言巧语,说谎,潮汕话叫‘花嘴’,也叫‘花嘴白舌’或‘花猫白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都是刘四妈这个花嘴,哄我落坑坠堑,致有今日。’清张南庄《何典》第五回:‘却说那形容鬼的家婆,叫做醋八姐,是个小人家出身,嘴花捩撇的、专嚼舌头根,不甚贤惠。’也有作‘花嘴花舌’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四回:‘那凤奴年已十五岁,已解人事,见孙三郎花嘴花舌,说着浑话。’又作‘花嘴利舌’,《西湖二集》二十四:‘欺世盗名,花嘴利舌,后来侥幸中了进士。’也作‘花猫巧嘴’,《西洋记》第二十五回:‘天师道:“那个听你这个花猫巧嘴。”’由此可见,潮汕话的‘花嘴’及‘花嘴白舌’、‘花猫白舌’也是有来历的。
     又如“嘴尖舌仔利”条,“指灵牙利齿,言词尖利。如‘只个姿娘囝嘴尖舌囝利’(这个姑娘口齿伶俐)。”嘴尖指说话尖酸刻薄,最迟宋代就有用例,宋·王明清《挥尘后录余话》卷二:“子嘴尖如此,诚奸人也。”此后一直沿用不辍,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这小狗人的,忒也嘴尖!”又作“嘴尖舌快”或“嘴尖舌头快”,元。李寿卿《月明和尚度柳翠》回:“饶你嘴尖舌头快,依然跟我墨路来。” 《金瓶梅词话》:“单管嘴尖舌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事。”又作“嘴尖舌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第五十一回:“嘴尖舌薄,谈论人的是非。” 上引各例“嘴尖”都带贬义,潮汕话则只是中性词。
    《潮汕熟语俗典》,余流,王伟深、邵仰东编著,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这本书收集了160多条熟语的俗典,按笔画编排。这些民谚、俗语和市井俚语,都力求追溯它的根由或来历,有的是一则谐趣的故事和传说,有的隐含着方方面面的民俗事象,称为俗典甚为恰当。
    《潮州俗语故事》,蔡绍彬编注,香港东方文化中心, 1995年。这本书按古迹、寺庙名人前事、华侨戏谚共三部分,辑录了80多条俗语掌故,在每一个掌故中,有时包含三四则俗语。
    《潮州俗语集》,蔡绍彬编注,香港东方文化中心, 1995年,这本书按乡土前事、情理、见闻,喜怒生动、形态事物、衣食住行、贬骂、华侨戏谚故事、工商官学、妇女病医、气节农事、其他等十章收入2000多条俗语,对每条俗语进行注释。如“仙屎食唔着,食着癞哥涎”条,“本想吃仙屎求幸运,但吃下麻风病人的口水,喻痴心妄想者总吃大亏”。
    《潮汕俗谚集联》,余流、洪潮著,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5年。为潮汕俗谚联璧配对,早在光绪戊子(1888年)有揭阳陈光臣编著的《古今俗语》木刻本。民国十五年(1926)澄海林梁任(仔肩)《潮州俗语韵对》40赊对,按诗韵韵目编排。潮安翁辉东编著《潮语集联》,以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多字句式集联500余对。《潮汕俗谚集联》采用分韵和字数句式相结合的方法编排,共编集了600余联。
    《潮汕妙语典故》,王伟深、少光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这本书按民俗风情、人物故事、民间传说、小说戏曲四辑分类共收入120多条俗语的典故。与《潮汕熟语俗典》有异曲同工之处。
    《潮汕方言字词溯源》,瓠叟著,许泽敏注音,时代论坛出版,1998年。该书按名词、动词、形容涧、其他词类、成语俗语、潮汕农谚六大类,共收入词类、俗语近2000条,对每一条进行考源式注释。如“骑牛寻不见种牲”条:“种牲泛称牛,谓骑于牛上而觅牛,喻忘其原有而别求,讥人之忙乱失措也。佛典《指月录》:“大安禅师曰:识佛何者为先?百丈曰:大骑牛觅牛。’”
    《老潮州》,蓉子著,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2000年。作者在封面题写道:“很有意思的字句,说着很有意思的故事。”这本书用散文的笔调记录了流传广泛的潮州俗语故事 40左右条。
    《潮汕医学谚语》,陈锦荣编著,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1年。本书从医学领域角度收集了160来条医学潮谚,分为生理方面、病理方面、卫生保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四部分。每一谚语的写作,采取先讲一个小小的医疗故事,再从中西医的角度加以论述。具有较强的科普性质。如“生仔啰过劫”条,作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后进一步论述:“‘生仔啰过劫’是一句从前比较常用的潮汕医学谚语。‘生仔’是潮语所指的妇女分娩产育。‘啰过劫’指是冒风险、遭劫难。全句是指妇女在产育时像是在冒风险、遭劫难一样。妇女产育,由于可能出现难产、大出血、  “产后风”等严重症状,出现生命危险。
    常见的难产为胎位不正而造成滞后。产道难产,如果纠正不成功,町导致胎儿难于产出而死胎,钳产不成则要碎胎。由于头盆不称(即胎儿头颅和产妇骨位不相称)无剖腹条件,也会导致滞产。产后,由于胎盘难下或胎盘剥离不完整而出现大出血;或由于产育时出现羊水栓塞而致心跳骤停。
    产后,还可出现产褥热和“产后风”,可因感染性休克而致命。以上产时产后的病变,都可能是危及产妇生命的情况。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地方,难产可以导致母婴生命的危险。
    《潮汕俗语与潮汕文化漫谈》,王伟深著,艺苑出版社, 2001年。这本小册子是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第四辑中的一本。慨述了潮汕俗语的社会来源,潮汕俗语的文史价值,潮汕俗语均民俗价值,潮语的社会价值及其他方面。
     语言是人类活动的化石,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而流传。我们通过俄语这一活化石可以发现、挖掘到许多文化内涵。潮汕俗语也不例外,同样包含着潮汕地区的许多人文活动。

你是本文的第3169位读者
来 源: 《潮汕俗语文化趣谈》
作 者: 王伟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