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自古就是海上丝路要冲——潮汕海运最早可追溯至秦代,潮商船队驰骋大海历史悠久 最新 图1张

    编者按:历史上汕头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随着不同朝代的政治人文变化和地貌变迁,汕头不同地点的港口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先后是“海丝之路”的补给站、中继站、始发港,也是海上瓷路、海上米路、木材之路、劳务输出之路的枢纽港。潮梅及闽赣粤边的劳工、陶瓷等从这里输出,大米、木材、香料等从这里进口辐射。这些外贸往来都从史书、遗迹出土实物得到印证。
    本报从今日起将陆续推出特别报道《复兴海上丝路 再铸特区辉煌——潮汕先民海外贸易探秘》,通过发掘、宣传史料文献,进一步为汕头复兴“海丝之路”枢纽港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凝聚民心,鼓舞斗志,继往开来。
    潮汕自古至今,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海运交通得天独厚,海洋运输活跃,史称“粤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景明在《南澳一号与海上陶瓷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选》中以秦汉到民国时期这逾千年大量的历史史实,印证汕头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
    潮汕古代海运交通不断发展
    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潮汕早期海运交通事业发展历程,展现了潮汕从古代至近代的海运历史轨迹,是河流与海洋交汇处的一条“海洋走廊”。地方史志记载,潮汕最早出现海运活动可以追溯至秦代以前。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武贲中郎将陈棱领东阳(今浙江金华)兵到义安(潮州)登船舰开发,船舰必为义安建造,可见潮汕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运技术已有一定水平。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陈景明认为,当时,潮州、澄海(虽未置县,但澄海历史悠久)等地所生产的陶瓷制品大部分由民间木帆船渡海出洋销售到南洋、日本等地,已开启了海上“陶瓷之路”。所有这些,有力地印证了潮汕先辈早期海洋运输活动的写实,从中也见证潮汕造船和航海技术已有相当的水平,使海运活动较为活跃。
    北宋时期,由于韩江上游大量泥沙下溢冲积,韩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南拓展,海岸线不断向东南延伸,韩江下游西溪、东溪、北溪的庵埠、东里、辟望(南关)、樟林、柘林等港口相继出现。潮汕海运贸易活跃在南洋群岛各地,主要商品有陶瓷、食盐、锡器和夏布等。元代(1297~1367),福建泉州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贸易兴隆,船只过往经常在潮汕沿海各港停泊,对潮汕地区民间海洋运输和对外贸易有较大促进。此时,很多潮汕民船从事了海洋运输贸易,海运事业蓬勃发展。
    陈景明认为,由于外海经常有“倭祸”,元末明初民间外海运输减少,大部分民船只航行国内沿海各港,主要是航行上海、天津沿海港口的为多。故明初就有樟林、东里人在上海置地建码头,供潮籍商船停泊,以及在上海设立潮州会馆。自唐代以来,特别是宋元时期,由于韩江三角洲不断南伸,使沿海港口不断产生,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大大促进了潮汕的海运事业,走向了逐步壮大,不断旺盛的局面,从中也体现了潮汕人民利用海洋自然资源开创海运事业的聪明才智,敢于开拓进取的大无畏精神。
    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实行闭关禁海的政策和备战的海防体制(包括防“倭祸”),禁止民间造双桅船出海运输贸易,使潮汕民间海运冷落,只有少数民船(商人)冒险出海。之后,由于海禁不得民心,潮汕民间木帆船海洋运输复苏。明嘉靖八年(1529)浙江市舶司被朝廷撤销后,潮汕的南澳、柘林诸港口,成为民间私相交贸的重要海运港口。特别是南澳岛,南澳海运皆为私办,海上交通大部分是乌底木帆船(货船兼载客)主要航线为潮汕各地及广州、香港、安南(现越南)。由于南澳雄踞韩江口外,扼闽粤海路,故当时成为“四方客货汇集,私番船只未曾断绝”之地,是一个相当繁荣的民间贸易海运港口。到康乾时代,由于政局稳定,开放海禁,贸易兴盛,潮汕民间的海洋运输也开始复兴,而且有一定规模。
    潮汕海运港口不断变迁
    嘉庆年间(1796~1820)航行区域已十分广阔,北到天津、烟台、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沿海各港,东至台湾,南达越南、泰国、爪哇、新加坡等。行驶南洋线的船只以季风为期,每年秋冬北风出航,春夏便南风返航。出口货物以柑、砂糖、抽纱品、陶瓷、蔬菜、金纸为大宗,进口货物主要犀角、布、煤油、肥料、机器等。清代前、中期,潮澄商船的运输十分活跃。清代广东的潮澄商船为主体的海运船户,为广东沿海贸易和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景明介绍,澄海樟林、东里、莱芜、饶平柘林、潮阳达濠、海门、惠来神泉等港口的民间海洋运输业旺盛。特别是樟林港,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后,大力发展海运,南北航线同时繁荣,与福建、浙江以及广东沿海各港的海洋运输贸易相当密切,港区经常有“数以百计”的海船停泊。
    潮汕的海洋运输港口因韩江三角洲不断向南延伸扩展而变迁,继庵埠、东里、南关、樟林诸港之后,汕头港逐渐形成。清乾隆年间,过往汕头的海运船只越来越多,许多商贩到这里载盐运销。由于渔业、盐业生产的发展和海运贸易日益繁荣,已渐渐成为港埠之地。特别是随着庵埠港和樟林港的衰落,汕头港自然而然上升为潮汕地区“商船聚焦的总汇”。
    明初、清初时期虽受二度海禁,潮汕海运一度萧条,但勤劳的潮汕人民仍奋发图强,明清这一时期海运事业仍更上一层楼,特别是汕头港发展为潮汕地区海运的中心港后,海运事业蒸蒸日上。民国年间,潮汕远洋及沿海较远的海运继续发展。自汕头开埠至20世纪初,汕头港成为潮汕海运的中心枢纽,汕头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港口,汕头港与国内沿海各港通航,并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及欧洲几个大港通航,促进了港口海运贸易的发展。      

你是本文的第80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8、12
作 者: 李德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