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巧妙 嵌绘精致——嵌瓷挂屏《张春郎削发》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藏品中,嵌瓷几乎都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收藏的,且都是出自原普宁县的民间艺人之手。今年7月,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许少雄的嵌瓷挂屏《张春郎削发》,经博物馆的认真审核后获准入馆收藏,这可谓填补了汕头嵌瓷被省级博物馆收藏的空白。8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又在富丽堂皇的展览大厅中,专门设立嵌瓷展橱并长期展出,展示图片中有五幅介绍许少雄嵌瓷人物制作过程,实物的铁钳、小灰匙制作工具,雄鸡半成品等也是由许少雄提供的。多姿多彩的传统嵌瓷工艺,让每天到此参观的中外游客大开眼界,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对于汕头工艺美术界来说尚属首例,让人为之击节赞赏。
    在潮汕地区的传统民居、祠堂、庙宇等建筑物,嵌瓷作为其主要装饰工艺之一,可见垂带头上的“立嵌”、壁肚上的“浮嵌”,以戏曲人物、历史故事作为主要表现题材,丰富多彩。近些年来就嵌瓷这一工艺,我已先后介绍了不少佳作,今读这幅被收藏的挂屏《张春郎削发》作于1990年,长100厘米、宽60厘米,取材于潮剧这一优秀剧目,说的是老相国张崇礼的独生娇子张春郎,才华横溢,品貌不凡,受到皇家的宠爱,更惹得皇帝的独生女儿双娇公主的倾心爱慕,又有开国元勋鲁国公的全力推荐,被招为驸马。作者根据嵌瓷挂屏是以绘画与雕塑艺术为基础,注重写实,讲究色彩,突出效果的特点,经一番认真构思,选取张春郎暂辍洛阳游学,准备回京与公主完婚,途经青云寺探望童年好友半空和尚的时候,恰逢双娇公主到青云寺烧香。由于好奇,他扮做献茶的小和尚,一睹公主的娇容,不料竟被发觉,险为公主所斩,幸经长老法聪求保,被迫削发为僧这一情节进行艺术再创作。且看这长方形的画面上大堂红柱绿幔,后面悬挂中堂佛像画幅和一副对联,穿戴华丽的双娇公主坐于绣墩上,头冠上两条雉鸡尾高挑,左手执扇子,右手拿茶杯,目不转睛地看着张春郎;一侧的婢女一手按剑柄,一手指着张春郎。献茶的张春郎单腿跪在台阶上,双手托着茶盘,却回头不敢望着公主;一旁的小家僮想要说什么,被坐于左下侧身披袈裟、手执禅杖的法聪长老用手势劝阻;右下侧站着两个将士或瞪眼捋须、或含笑观望。这“生”、“旦”、“贴旦”、“老生”、“丑”、“将”等七个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站与坐、正与侧,形态不一,高低有别,互伴互应,相映成趣;从人物的所有装饰及脸部彩绘,到景物设置等再现了戏曲舞台上表演的情景,生动逼真,形神兼具。加上树木葱茏,假山石玲珑,亭台楼阁隐于树杪之间等背景的相衬,巧妙地将景物与人物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体现了嵌瓷的造型、材料、工艺技法质朴无华的本土特色,极富潮汕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整幅作品的七个人物形象及手执物都用各种颜色的瓷片嵌贴,而背景却是用笔彩绘而成,既形成强烈对比,又给人以“浮雕”之感觉,此乃“浮嵌”也。其制作在塑灰泥坯之后,选取红、黄、绿、白、蓝、赭、桔黄、紫等色釉瓷碗、盘,根据人物形象表现的不同部位,用钳子剪取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各种瓷片,运用平贴、浮嵌等传统技艺进行贴嵌,并用流畅的线条在瓷片上勾勒衣纹皱褶,对其他饰件也细腻描绘,整体上不作过多的修饰,使之从简约粗朴的形态中显露出质朴淳厚的艺术魅力来。尤其是画面上大红大绿的色彩,既具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又使作品饱含民间艺术的纯真与质朴,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经过塑与嵌绘的结合,一件被赋予表情、人物性格各异的嵌瓷作品便生动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融凝着许少雄的智慧和技巧,也记录下其艺术的心手印迹。就其制作技艺来说大同微殊,此不赘述。
    许少雄作为“嵌瓷世家”的第四代传人,于继承祖业的同时,在嵌瓷题材、艺术构图、技艺运用、艺术语言的表现上有了新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人物造型更优美,形象更传神,神态更生动,工艺更细腻,并以其意蕴无尽的审美情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立体摆件、插屏新作在全国、全省工艺美术展评中多次摘金夺银,声名近扬远播。

你是本文的第53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11、30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