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凡:一生充满传奇 最新 图1张

    陈卓凡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数十年,一生为国家、民族和家乡作出不可磨灭的功绩,被誉为潮汕首席爱国民主人士、抗日英雄,有关他的事迹多不胜举。最近,笔者通过访询其内侄,了解到陈卓凡生前鲜为人知的故事,从中管窥到他的高尚品质和博大情怀。
    陈卓凡一生充满传奇。他祖籍澄海樟林塘西,1898年出生于印尼,童年时回国读书,民国8年(1919)赴日本留学,期间与彭湃、李春涛、杜国庠等人组织了“赤心社”,传播进步思想;1924年回国后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开始随同国民革命军东征潮汕一带;1928年出资在上海创办“南强书局”;1929年夏天,经林沛然牵线,陈卓凡与诸霭仁在上海成婚。抗战爆发后,他公开拥护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
    陈卓凡一生匡扶正义,乐善好施,胸怀宽广,正气凛然,在潮汕大地上迄今仍流传着他抚养烈士遗孤、赈灾济民、营救革命志士的功德:湖北黄梅人杨嗣震烈士,上世纪20年代中期在海陆丰、潮汕一带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7年8月被敌人杀害后遗下3个年幼的儿子,陈卓凡对烈士遗孤视同己出,定期寄给生活费用,直到他们长大成人;1936年,彭湃烈士的儿子彭仕禄在潮汕流浪,被国民党潮安当局逮捕囚于监狱,陈卓凡四处奔走,将其营救,送回其祖母身边,并派人将他们祖孙俩护送到香港避难;抗日战争时期,陈卓凡还设法营救了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
    陈卓凡对潮汕怀有深厚感情,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乡梓,家族几十人同住在汕头市共和路葆华里的弄堂里。当时的弄堂有两层楼高,1-4号连接在一起,面积约有近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前有阳台,后有露台,入门的走廊通道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盆景,一到花期,醉人的清香便弥漫在庭院内。不少革命人士、社会名流常登门造访,纵谈理想人生,抒发报国情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名人志士贶赠的书画名作以及古董、文物等,存满了二楼整个阁楼,其中有八路军赠送的炮弹外壳以及齐白石的书画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时任广东省省长叶剑英的挽留下,陈卓凡前往广州参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统战工作,居住在广州法政路的板桂坊。到广州后,陈卓凡不忘家乡,常常惦念潮汕的乡亲,每逢年节都要邮寄或托送物资回潮汕。逢有亲属前往广州拜望,陈卓凡不忘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农业生产、水利桥闸以及百姓的生活状况等。他育有四儿一女,儿子斯骏、斯骢、斯骥、斯凯,女儿斯骅,陈卓凡对他们要求严格,常常教导儿女们要严于律己、自强不息,并以自己的行为为后代树立榜样。平常在家里,他要求家人一律说“潮汕话”,其家乡情结由此可见一斑。
    陈卓凡与周恩来私交甚深、友情笃厚。他们同一年出生,1925年经彭湃介绍认识,1926年同在东江征战,新中国成立后,陈卓凡在北京受到周恩来的亲切接见。1976年1月8日,获知周恩来逝世的噩耗,身染沉疴的陈卓凡,在广州的家中设置了灵堂,强忍苦痛,召集全家老少举行庄严肃穆的哀悼仪式,沉痛悼念这位他相识了半个世纪的共和国总理。同年3月29日,陈卓凡在广州病逝。
    陈卓凡是潮汕人民的优秀儿子,其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彪炳史册。

你是本文的第53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8、10
作 者: 陈泽楷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