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冈村有“明清一条街”,街两旁除了登瀛·五马坊之外,还有凤岗书院、汲古斋、相祠等古建筑。“相祠”是京冈孙氏供祀南宋丞相梁克家的祠堂’,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现仍保存着“相祠”牌匾等为数不少的文物。
    位于孙氏家庙东侧的“翰林府”,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贡生叙选翰林待诏孙弘斌所建,气势恢宏。整个府第占地6亩,分前、中、后3座大厅,左、右、后厢房环绕,殿内木雕装饰图案非常精美,整个府第显得雍容华贵,体现了乾隆盛世时期的建筑特色。在京冈村里,随处可见“五马旧家”、“学士旧家”、“解元第”、“副元第”、“武翼第”、“中丞第”、“大夫第”、“观察第”、“建威第”、“怀忠公祠”、“宪佥公祠”、“表斋公祠”等清代特色的府第及炫耀门第显赫的牌匾;还有众多的清代读书、藏书的建筑,如“存著堂”、“汲古斋”、“叠三书室”、“风岗书院”等。每—处建筑,几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如京冈后畔池的“表斋公祠”,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为京冈“贡元”孙奋光所建,,其家是个“科举之家”:父亲孙家栋以赈灾行善闻名,候选县丞;大哥孙奋扬是武进士;二哥孙奋励、三哥孙奋持俱中武举人。因此,祠中有联:“父子大夫昭奕叶;兄弟科甲绍箕裘。”当时提督广东学政姚文田为孙奋光题“贡元”匾额,至今祠、匾均存。这些清代文化古迹,无不令京冈处处充满神奇和魅力。
    “梦龙涤爪”的传说,农历六月廿四为“开市日”的习俗,朱熹的《隐相堂序》,乾隆的御赐牌匾,足见京冈村文化底蕴的深厚大凡一个国家、  —个民族,若缺少自己的历史、文化,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京冈村有自己值得骄人的历史文化积淀。
    为纪念孙乙的置县功绩,京冈民众以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县治榕城建置之日为“开市日”,酬神庆贺,历代不衰。
    在京冈,“梦龙涤爪”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据传,宋绍兴二十八年,孙乙主子孙白夜梦一青、龙在屋前池边涤爪。隔日早上,巧见一着青袄的书生在家门前池塘洗手,应了梦中之兆。孙白礼聘该生为馆师,在京冈双汇口书斋讲学。他就是后来考中状元并入朝为相的梁克家。梁克家是福建晋江人,而立之年游学揭阳巧遇孙白并结下莫逆之交。孙白后人立碑纪念,该碑现保存在孙氏家庙内,碑文为:“隐相旧地。宋丞相梁郑国公茂才时于此濯足梦龙涤爪处。乾隆叁拾壹年丙戌秋七月重修。”
    《隐相堂序》——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有感于孙白与梁克家的深厚交情留下的有关古揭阳的珍贵文字。孙白于宋隆兴年间任军司理职时,因向朝廷纳贡水牛皮误期获罪,幸得时任宰相的梁克家力保得免。并获准免去潮州每年纳贡5万张水牛皮的苛捐,还派人专程护送孙白回家。孙白感其恩,在当年梁克家讲学的书斋设堂纪念。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应同僚梁克家之邀,为孙白四兄弟的双汇口书斋作了《隐相堂序》。该序是一篇绝妙的散文,短短400余字,文中汜述了南宋时期京冈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自己游历揭阳的感受,梁孙两家的深厚情谊,感慨孙白四兄弟走上仕途为国效劳,是“沐梁老先生教泽,能取魁第”(朱熹《隐相堂序》)。至今,《隐相堂序》及《隐相堂》匾、隐相旧地《梦龙涤爪处》碑汜尚存。
    除此之外,翰林府内有清代乾隆皇帝御书并赐与翰林府主人孙弘斌的“福”字匾额;门额“兰台紫诰”为郑大进同科进士、枫溪百岁翰林刘起振所题;堂匾“敕诰联褒”是兵部侍郎苏昌为孙弘斌的父亲孙永藩所立。至于全村炫耀家族显赫、诗礼传家的名人题辞匾额不胜枚举。
    我们在京冈村的表斋公祠和“翰林府”还见到—批保存完好的孙氏列祖的立轴画像。时逢农历正月,村里按老传统陈列祖宗画像,以供孙氏后人祭拜、瞻仰。
    从上所述,足以窥见京冈丰厚的文化底蕴之一斑了。我们想,只要稍加“雕琢”,京冈村“潮汕民俗文化”这块“璞玉”,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你是本文的第652位读者
来 源: 《潮汕古村探源》
作 者: 杨建东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