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清代红头船船主“分家书” 最新 图1张

    红头船是清代广东海上船只的俗称,而红头船的实物和文献却很稀见。近日,丁烁在微博公布了一组红头船分家书的照片,引起不小的关注,这是一份清嘉庆年间的红头船“分家书”, 商船曾经贸易往来于天津、广东潮汕之间。专家称,“系首次发现,价值和意义重大。”
  丁烁,80后的媒体人。去年其著作《梦回潮汕》一书曾在加拿大“潮人节”首发。丁烁平时喜欢收藏。前不久他买下了几百张清代地契,回家后,发现里面藏着一份清嘉庆年间红头船船主家庭的“分家书”。
  据他介绍,卖家也不知道有这么一张契约,这件契约确切来讲叫分关书、分约或者阄书,是家族分家产的约定,在这份分家书里,“生意”写成“生理”,“对半均分”写为“对畔均分”,都具有潮汕方言的特点,基本可以确定是潮汕族群的物件。
  “红头船”是清代广东航运远洋所用的帆船,因船头油刷朱红色而得名。清雍正年间,政府规定广东商船船头及大桅上部漆红色,故称红头船。漆为红色的因由是:广东位于南方,南方属火,用色为赤,赤即红色,故船头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
  清代雍正年间到1860年汕头开埠前,潮汕商人凭借帆船,在亚洲季风地带开展远洋运销的红头船贸易,不仅在当时促进了潮汕地区与亚洲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潮汕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对于由此以降直至今日的潮汕地区暨海内外潮人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绳字辈”出现, 锁定古村落
  这张泛黄的红头船契约宽43厘米,长48厘米,附有十多人的花押。契约讲的是,陈姓一家有三个兄弟,分别为绳课、绳岳、绳安。二哥陈绳岳结婚后还没孩子就去世了,大哥陈绳课的儿子陈会沛继承其二叔绳岳的遗产。 绳课等三房子孙兢兢业业,继承父业。红头船盛发号和先利号是家族经营的商船,往来天津和潮汕之间,做大豆等生意。但怕日久事繁有争议,母亲便在多名亲戚的见证下,把商船的股份和货物重新分配给三个房头。
  得到“分家书”后,丁烁请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陈景熙、澄海文史专家陈孝彻对契约进行考证。他们经过一番查阅和考究,发现分家书的见证人有9位,他们都姓陈,且辈分中带有分关中屡屡出现的“绳”字辈分。从“绳”字联想到樟林古港新围天后宫中,釉陶龙凤窗上捐题铭文“沐恩信生陈世荣偕男绳帅仝喜捐”,并由此推测,该陈氏家族很可能就存在于樟林古港附近。
  船主后人现身古村,有船号命名的巷子
  于是,他们在澄海溪南《陈氏恪斋公世系》一书中找到线索,陈孝彻认为,“有可能契约的主人一家的后代还在澄海溪南镇银砂乡。” 不久,果然传来喜讯,“我们找到了!”
  银砂村的老房子鳞次栉比,古韵犹存,有关先辈航行红头船的故事仍在街坊中流传。如今,这里还保留着以红头船“开利”号命名的巷子“开利巷”,据说,“开利号”是陈姓家族后来拥有的另一艘商船。“开利巷”中一侧是船主陈其益的住宅,一连三座“儒林第”,另一侧是陈其益的货仓“糖房”。“开利巷”附近,尚有陈其益建的供奉其祖陈长许的“长祖家塾”(当地俗称“三山门”)。
  他们在巷子里七弯八拐,在小巷深处找到82岁的陈克林老人,而这位老人正是红头船船契约主人陈绳岳的第六代裔孙。他很激动地向记者展示着家藏的宝贝:一个青色的米缸,“这个米缸是我家先辈的遗物,是当年在红头船上用来装米的。”如今,老人依然用这个米缸装米并视为珍宝。 而95岁的陈蚁春琴家藏有盐木轮子,据其所说,是“开利号”红头船上用来绞缆绳的工具。
  专家:首次发现,价值和意义重大
  近日在“南澳一号”与海上陶瓷之路学术研讨会上,由中国社科院博士后陈景熙,学者陈孝彻,丁烁三人向大会递交的学术论文《红头船主“分关”考: 红头船运营与家族制度维系》,在学术界引起不小反响。
  陈景熙博士认为,清代嘉庆年间是红头船的全盛时期,红头船的实物和文献本身就很少,该契约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存世的红头船契约, 这份契约,也是红头船船主家族采用股份制运营模式的见证。
  他介绍说, 这件契约对研究红头船家族的经营模式有很高的资料价值。此契约表明,红头船船主家族在不可避免的分家析产的同时,确保了家族财产的相对集中,期望子孙受惠,恢宏世业,不仅以股份制的运营模式维持并发展红头船的运销业务,也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维系了家族制度。

你是本文的第555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3-09-02
作 者: 林小乐 文/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