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古的岩洞文化保存着人类原始社会的生活痕迹。中古以后的石窟寺,则是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宗教、艺术的集中点。而明代在潮汕开辟的岩洞文化及其文化遗存,却与国内各地的洞窟文化不同,具有潮汕的独特形式和内容,别开生面。 潮汕岩洞的形成,不同于桂林石灰溶岩洞那么深广、严密、积累成各种形象,规模宏大 ;也不同于中原现存的石窟寺,利用自然洞穴或人工凿进石山岩壁,在里面雕刻大小不一、姿态万千的佛像,琳琅满目。潮州的岩洞是在各处山麓林木之中,由于巨大花岗岩群在泥土流失之后,自然砌叠,形成巨大的空洞,称为石洞,像桑浦山东山湖附近的九鬼洞、李古洞等,可容数百人。也有依凭一整块巨大花岗岩石掩盖下的角落,或在岩刻丛立的地方,配上一定的建筑设施,称为“岩”,规模大小不一。像潮阳县东山深处的白牛岩,相传是唐代高僧大颠修传佛道的地方,也曾在这里初会著名的潮州刺史韩愈。还有宽而浅的东山方广洞开辟于宋代,元至正总管在这里刻有“栖云”二字,并保存宋代题刻七处。而潮汕开辟岩洞并在岩洞活动最多的还是在明朝。 明朝在潮汕各处开辟的岩洞,最负盛名的是潮州葫芦山的南岩,这里有青牛洞等幽胜,明朝很多知识分子聚集在这里读书避世,洞内外各处刻上不少诗词赋文,洞口北侧有嘉靖丙寅年章熙写的《游湖山记》,写出畅游湖山能生“不知大块功名富贵之为何物”的情操,还有嘉靖年间任过潮州同知的刘魁,题《泛舟西湖》诗,有“悟到天机随处活,闲将光景日流连”的句子,显露他后来因谏入狱致死的预感。处在桑浦山北麓的华岩,是明朝正德十二年进士薛侃开辟为宗山书院讲学的地方,薛侃拜师王阳明,在这里建有王阳明洞,宣讲王阳明哲学思想,而这位进士在嘉靖五年还到桑浦山南麓的飞凤山侧,开辟岩洞,洞内有自然石刻弥勒佛,他自题“中离洞”三字,作为他读书的地方,从桑浦山腹地南进,转向东面有一石峰,称为玉简峰,有巨石形如狮头,下面就是一处岩寺,称为甘露寺,深16米,宽20多米,可坐千人,里面依岩凿成高过数米的弥勒佛,前面4米长的石刻香案,古朴稳重,刻题有“万历丙辰孟东吉立”的文字,此处是嘉靖辛卯的状元林大钦翰林院修撰之后回乡,在这里流落山林,怀古问径的地方。明朝嘉靖 年间的工部侍郎陈一松,也在这里从事著述,写出他的《玉简山堂集》。在桑浦山南麓 、蓬洲附近的山峦之间,又有一处岩洞,叫龙泉岩,洞内几十平方米宽阔,里面又有岩石凿成的弥勒佛,附近还有一岩洞称紫来岩,这些地方却是明后期兵部尚书翁万达被降官回家期间隐居读书的地方,联结岩洞群的“翁公书院”,现在已经重修,里面还保存着明代文士王慎中所写的诗《寄翁司马》,诗曰:“开府何曾忘倚庐,西风洒泣墨衰疏; 成功第一朝天阙,乞得身还经未除。”外面还写上“开岩勒石潜修所,卧虎藏龙将帅才。”的对联。此外桑浦山还有白云岩等岩庙。 桑浦山岩洞最多,其他各县岩洞也不少,潮阳县的西岩,是明代嘉靖进士萧端蒙读书著述的地方,他的《陈潮民六事疏》,写出了潮阳民间的疾苦,他还为岩前的佛庙题上“ 海潮古刹”的匾额,这个地方有一口问潮井,据说从井里的水位,可以看到海潮涨落的情况,井上方有刻石写道:“海之灵,水之清,西寺之宇,古井澄明,验潮之信,视之亏盈,潜通海岩,遂赐斯名。”旁边有一独联:“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现在还没有人对上下联。此外,潮阳东岩有深20米的“保媳洞”,内有石臼;还有大小北岩 ,供奉佛陀,有“九曲洞天”、“壁起高峰”、“夹嶂层峻”等题刻。达濠的青云岩, 宽广20多平方米,里面的石壁上,刻有“一如竖造解经佛僧”等文字以及明代“嘉靖五年五月”开辟此岩的年月记载。普宁的马嘶岩、云石岩,都有很多古代传说及题刻。惠来的普惠岩、铭湖岩,宽广十余丈;清水岩内有石室清泉,终年不竭。此外还有揭阳地都铁场山的蕴玉岩,岩内有“神猴献寿桃”的古朴崖刻,真是难能可贵。潮汕的这些岩洞,大都成为佛道寺观,这也是潮州岩洞的特点之一。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