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路与民权路 最新 图1张

    民族、民权、民生是早年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百年过去,汕头市区至今还保留着以“三民主义”命名的街道。其中,民族路、民权路如两条并行的轨道,历史的车轮从这里驶过

    民族路与民权路——城市历史的轨道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为宣传三民主义思想,新马路、中马路、内马路分别改称为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民族路、民权路铺筑于民国十七年(1928),民生路铺筑于民国十九年(1930)。其中,民族路与民权路贯穿南北,并行于市区中部。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留下过诸多名人足迹,存在过不少历史遗迹。

    民族路南起升平路、北止迴澜桥,全长875米,1968年民族路曾改名解放大道。上世纪80年代之前,民族路有名的建筑有新观电影院、红砖楼、水厂、同平医院等,现今几乎都不存在了。

    民族路自福合埕至镇平路这片区域旧称“茭萣地”,同治二年(1863)英国传教士吴威廉医师在此开设西医诊所,免费为民众诊病。“陶陶戏院”建于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两次莅汕曾在此发表演说;戏院曾易名明星、新舞台、中央,1947年定名“新观电影院”,并购进美国西门子出品的放映设备。

    胡文虎大楼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为爱国华侨胡文虎先生投资创办的永安堂制药厂,其生产的虎标万金油等药品畅销国内外;大楼曾是汕头市第一高楼,其形象印在“虎标万金油”包装盒上。1905年,潮汕著名华侨实业家高绳芝创办汕头自来水股份公司,其水塔就位于民族路东侧的指南里。

    民权路南起外马路、北止韩堤路,全长700米,1968年曾改名八一路。清雍正至乾隆年间,民权路一带是盐田,人称“盐埕头”。因为是“虎地”,当时这里是处决犯人的刑场。清末民初,辛亥革命潮汕革命志士陈涌波、许雪秋等被潮梅督办吴祥达杀害于此。当时的民权路是新旧城区的交界处,北段连接韩堤码头,梅县商人从此进出市区,久之便形成客属商住区。民权路还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三教汇聚之地,著名建筑有市西堂、友明小学、广州旅汕小学校、天主堂(红星巷内)、大埔会馆、佛教会(明星里内)、丰顺会馆(中山路转角)、商船学校(与瑞平路交界处,后为潮剧院)、星华日报社等。

    市西堂原名“锡安堂”,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为市区第一所礼拜堂。广州旅汕小学校建于上世纪20年代,后曾更名为八一路第二小学、公园中学,现已并入外马三小; “广旅小学”为当时汕头最佳小学,学校按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念办学,提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节俭的品质和动手能力;革命烈士陈琼林、香港企业家林百欣等人士幼年曾在此就读。

    抗日战争时期,民权路97号曾是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旧址,解放后旧址曾先后成为公园公社中马卫生保健分所、公园区医院制药组等,现被拆建。“大埔会馆”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隔年9月24日南昌起义主力部队进入汕头,曾在此设立总指挥部;后曾作为大埔旅汕小学校址,1958年由市政府接办并改名为“中马路第一小学”,后又改名为“八一路第一小学”。星华日报社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为著名侨商胡文虎先生创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地方国营汕头印刷厂至今。

    近现代的汕头闻名于世,除了是我国东南沿海重镇,经济发达位居全国前列外,这里还发生过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若干重大事件,国共两党主要人物都曾在这里活动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录辉煌历史的老建筑正逐渐消失。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第一根支柱,因为它们是历史文化具体的形象标志,一座城市有了建筑才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才能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本质形象。

你是本文的第66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3-08-08
作 者: 邓忠庭 文/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