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米之乡南澳云祥村,靠山面海,有10个村居点,在籍150户,580人,占云澳总人口的3.22%,土地面积8平方公里,占云澳土地面积36%,是一个地广人少的农业村,过去,追溯到清朝,这里是荒山野岭,大约到清末民初,才有零星的田头寮。 昔年的《南澳县志》,记载一个让人落泪,叫《目汁石》的故事,大概他们就是这个村落的开山祖。传说,有一对落难夫妻在这里挥锄流汗,春耕夏耘,把分毫投进竹枕头里,梦想积蓄银两,建造一两间房屋。一个漆黑的夜里,两个蒙面强盗抢走了竹枕头,打死了争夺的丈夫,妻子孤苦无依,坐在石头上哭哭啼啼,人虽死了,但阴魂不散,坐下的石头替她日夜流泪,人们把它叫作“目汁石”。 1942年,南澳县城设在隆澳(后宅),1914年,云澳设镇,这里划定为村,叫下势山,就是下一片山势的村点。这海岛山村,文字出头的事,都得央请大乡贤人。国民党统治,要抽丁拔税,这里被摊派出一个壮丁去当兵,几个青年由家人陪着,到坎头顶土地公庙里,各人都蒙着眼睛,伸着筷子往竹筒里夹出一颗豆子,谁夹到乌豆,谁就去当兵,那青年们举着筷子,手都抖个不停…… 1927年,海岛青年学子,共产党人蔡盖清领导的渔民革命,在南澳播下革命的火种,在海岛点燃武装斗争的火把。他组织渔民协会,建立渔民公馆,梦想建立一座红色的海岛,一个革命的家园。他们策划渔民兄弟,扛着猪头大粿,伪装成拜云澳妈祖,准备供奉时拐过小巷,冲进国民党的乡公所,捣毁伪政府。那天,革命队伍就在这里歇脚吃午饭,然后继续进发,准备着成功的冲刺。 这里有跟彭湃闹革命,掀起中国农村红色政权的革命烈士后代陈惠,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扮成戏仔,混入戏班里,逃到这海岛山村,后来入赘这里的一位姑娘,播下革命后代的种子,留下一代英雄的血脉。 1950年2月23日,一声春雷震天响,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澳,把苦海中的老百姓拯救出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从此,海岛云开日头红,那下海三分命,上山低头行的渔民兄弟,当家作主坐江山。隆澳是县城,云澳是第一大乡,维护治安,发展生产,建设通路为当务之急。那时候修筑了云隆公路,在油宗坑上建造了一座杉木桥。1992年,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春风吹开了这个潮汕屏障,闽粤咽喉的岛门,春晖暖透了海岛渔村,为保卫祖国南大门付出巨大代价的南澳人民抓住机遇,乘着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力拼搏搞繁荣,提出利用金三角优势,再造一个香港的口号,修筑环岛公路,搞用水引韩工程,安装10万门程控电话,建设跨海大桥,只有路通、电通、水通,南澳这通往台湾、港澳、厦门的金三角才能金光闪耀,才能成为振翅飞翔的金凤凰。 于是,南澳环岛公路拓宽铲平铺成水泥路,岛中的多条干线也都齐步进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公路与土地系数成为全省密集之最。油宗坑的钢筋水泥桥,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多车重车的负荷,所以,又再建设了一座新的钢筋水泥桥。 如今,油宗坑出口处的三座水泥桥,见证着百年苍桑,风云变化,春去秋来,潮涨潮落,如今这靠山面海的鱼米之乡,山青水秀土地广,著名的开发公司看好这里,已描绘了这片土地的理想蓝图。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