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人有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今日之人,往往对于身边的花草树木、禽鸟鱼贝,对于乡土的地理、历史、人物,不知一二,道不出个名,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对于国际动态,外埠的焦点事件,外国的明星人物,乃至远在天边的奇谭怪事、花边新闻,却报纸电视网络天天看,几人一凑,高谈阔论,有板有眼,熟烂于胸。 知天下,不知汕头乡土;知明星,不知乡土人物。我自己也不例外。大凡从小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长大者,远离了田地禾苗,远离了池塘鱼虾,远离了亲切可感的乡土大自然,没有几个不是“乡土文盲”的。 曾从地方志办公室借过清朝末年的两种课本,一本是《澄海乡土格致教科书》,第一、二册合为一本,专讲澄海本地动物知识,由蔡鹏云编,宣统元年(1909)印的,为“学宪审定初等小学堂学生用书”。另一本是《北湾乡土志课本》,北湾为澄海的一个村,现属莲下镇(原属湾头镇),为“(北湾)陈伯良撰”,亦是1909年初版,为当地的开智学校初年级学生课本。 《澄海乡土格致教科书》从鸡鹅鸭讲起,涉及禽类、鸟类、畜类、鱼类、贝壳类等,均附有插图。如讲到“墨鱼”、“薄壳”分别是这样介绍的:“墨鱼,体柔软,一名为乌贼,俗名墨斗。口旁左右,触手八,俱有吸盘,两须甚长,遇风波以须附着于石。背有一骨,厚三四分,色白”;“薄壳,聚生海泥,百十相黏。形似凤眼,壳青”。《北湾乡土志课本》一开篇便是“三字经”式的表述:“北湾乡,在澄城,东北方;属苏湾,距澄城,十里路;东与海,相距离,亦十里;合男女,计丁口,四千余。”每九个字一页一课,并有北湾乡全图等图解;书中最后介绍的是北湾乡的两位人物:“维我乡,有人物,得两人;吴先生,讳开先,文学祖;菲阁公,姓陈氏,性慷慨,好施与;尔小子,宜知之。”其中菲阁公为乡里陈姓先祖,吴开先为道光年间贡生,“颇有文名于当时”。 身为“乡土文盲”,读此两本小书,甚感亲切温暖,更对不知其生平事略的蔡鹏云、陈伯良二位先生深怀敬意。百年之前,先辈尚如此关注乡土,花费心力编撰乡土教材;学子们从昔日的入私塾、书院,走科举之路,转向新式学堂(晚清于1905年停废科举),在知天下、学光电的同时,知乡土、学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在《北湾乡土志课本》开头的“凡例”中,有这么两句话:“钦定学堂章程,初等小学第一二学年历史地理先就乡土授起。本编即遵此而作”;“教授儿童须要引起其兴味,方易启其好学之观念。本编于此三致意焉”。说明作者在编撰时,既是适应时代大势、依照国家规章,又是十分注重和讲究适合儿童的特点。让学生从身边日常所见的东西学起,图文并茂,近而不远,趣味而不艰涩,实是一条好的教育途径。 编撰乡土教材,开展乡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乃至对我们这些成年人而言,都是一种现实的需要。通过乡土教育,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多识乡土变迁由来,培养对家乡、对所生活城市的亲近感、归属感,从而有一种熟悉、挚爱,对于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域的人们和谐地相处,对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大有裨益。
|
你是本文的第57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1、13 作 者: 陈烈丰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