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港昔年的木栈桥 最新 图1张

    汕头港开埠后很长一段时间是粤东、闽西、赣南地区最大的港口,当时的轮船抵港后无法直接停泊在码头边,货物须通过驳船装卸驳运,这种情况下,栈桥作为港口交通所需的配套设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不少传世的老照片都有栈桥的身影。
    汕头港开埠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整个韩江流域唯一可以停泊机器轮船的港口,因之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粤东、闽西、赣南地区最大的港口。当时的轮船抵港后无法直接停泊在码头边,货物须通过驳船装卸驳运,这种情况下,栈桥作为港口交通所需的配套设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栈桥是形状如桥的建筑物,港口、车站、工厂等场所用于装卸货物、旅客往来、施工交通用的临时桥式结构。栈桥由桥墩、桥台、跳板梁等组成。栈桥的结构与普通桥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桥梁的梁部结构和轨面固定不动,全部跨越河面、江面,而栈桥只有一部分伸入水域,栈桥的梁部结构和轨面可随水位的涨落而升降,轨面坡度可随之调节。以前栈桥采用的材料基本是木材。栈桥下部结构为木桥墩,上部为木板,桥墩和桥台是支承栈桥上部结构和荷载的构筑物。桥台在栈桥靠岸一端,与马路、堤岸、码头相连。
    由于汕头因港而兴的城市特质,不少传世的老照片都有栈桥的身影。汕头港的第一座木栈桥是招商局1892年所建的。至1939年,汕头港内共有木栈桥6座,其中属太古公司名下的有4座,分布在怡安街口、中栈巷、太古43号栈和招商横路太古货仓,其余2座分别为怡和公司(图①:上世纪初汕头美墇照相馆印制的怡和洋行码头及栈桥)和招商局所有。
    占有汕头三分之二栈桥的太古洋行是一家老牌英资洋行,1872年在中国设立太古轮船公司。上世纪初,太古洋行的船只和吨位占据了在华外国轮船公司的首位。作为华南地区重要港口,太古洋行于19世纪70年代在汕头设立分公司,开办轮船仓库、进出口贸易以及保险业务,经营从东北口岸牛庄运豆饼和大豆到汕头,再从汕头载糖北运业务。现在其公司网站上的老照片中,有不少摄自汕头,其中就可看到当年的栈桥。
    1906至1907年间,从太古公司办公室可以望到太古码头上的栈桥以及大轮船停泊在栈桥旁边的场景(图②、③、④)。而同一时期从轮船上向太古码头和办公室望去,则可更清楚地看到整条栈桥形状(图⑤)。
    无独有偶,新加坡陈传忠先生也收藏了几张汕头太古洋行码头的照片。这些照片既有日本山口洋行发行的,也有汕头美墇、新光照相馆印制的,时间从上世纪初到上世纪30年代,虽角度不同,但都可见当年太古码头和太古洋行的仓库及办公室外貌,太古洋行的栈桥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图⑥:上世纪初太古码头和太古洋行的仓库及办公室图片;图⑦:上世纪初汕头美墇照相印制的太古码头及该洋行的仓库和办公楼图片;图⑧:上世纪30年代汕头新光照相馆印制的太古码头和栈桥图片)
    由于汕头每年多有台风登陆或影响,濒临海岸的木栈桥首当其冲,每每受到破坏,特别是强台风正面登陆之后,木栈桥几乎全部被毁。1922年“八二风灾”之后,汕头港包括太古码头在内的多处码头受严重破坏,木栈桥也支离破碎,惨不忍睹。这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收藏的《风灾相图》中可见一斑(图⑨:汕头太古码头灾后图;图⑩:汕头渣甸(怡和)码头灾后图)。
    由于汕头良好的地理环境,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渡过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汕头港的贸易达到高峰,太古洋行业务也得到更好的发展,更高吨位的大轮船频繁停泊在汕头港,所修筑的栈桥更加牢固。这情景同样从太古公司网站上的老照片中可见到。
    1933年,韩江流域前来接驳的小木船整齐地停在栈桥旁等待大轮船卸货,对岸是隐隐约约的石山,估计是清晨时分拍摄的照片(图11)。另一张照片摄于1934年,太古码头的木栈桥上,几十位搬运工人,或坐或躺,正在等待搬货,他们大多表情轻松。在照片中,栈桥的内部结构一览无遗,连同栈桥的大小尺寸也可大致估算出来,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图12)。在同一位置,到了1940年,由于太古洋行属英资企业,虽然汕头被日军占领,但日英两国还未交恶,太古码头依然人山人海,贸易活跃。当货船到达时,搬运工人们便涌到栈桥接口处,等待货物的到来(图13)。
    此外,台湾知名文史工作者秦风先生在其出版的《影像民国(1927-1949)》也收录了一张汕头港的照片(图14:汕头港热闹交易场面及远处的木栈桥),照片说明写着:“上世纪30年代,港务繁忙的汕头码头。汕头原为一渔村,历史上属于潮州府澄海县。英法联军之役后,英国人选择在汕头进行贸易,不久汕头开市,并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迅速,逐渐超越潮州城区,成为粤东经济中心。”就这张照片与上面提到的照片、明信片对比来看,其远处的栈桥应该是太古洋行四条栈桥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1950年之后,汕头港仅剩下招商横路太古货仓的一条栈桥。此后经过几十年的更新发展,汕头港不断扩大轮船直接靠泊码头的装卸作业能力,淘汰了木栈桥,通过机械装卸作业,提高了劳动效率,再次展现出汕头港生机勃勃的雄姿。

你是本文的第46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2、10
作 者: 陈嘉顺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