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叶,江西赣南地区和福建闽南漳州一带以及广东的粤东地区,各个窑场生产的瓷器,大都在匣钵底下铺细沙,由于在烧窑过程中,常常温度过高而致使釉水下淌,将沙子粘缀在器物底部或圈足上,所以,便称作沙足器,这些沙足瓷器大都经过广东省内的韩江运载到沙汕头(汕头)附近的樟林、柘林、南澳、莱芜等地方出口,海外商人对这些运载瓷器的商船通通称作“汕头回”。意思是汕头是目的港,到了汕头就返航。

    长期以来,关于“汕头器”是本地粤东地区的瓷器,还是福建漳州一带的瓷器,两者都交融在一起,很难于分界。近来,漳州地区古陶瓷研究十分火热,还出版了几本学术专著。《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19日还发表署名栗建安的文章《名为“汕头器,实乃漳州窑》。栗文称”汕头器“乃是漳州窑的瓷器,是错误的,是不妥当的。“汕头器”的源头在汕头,传说清代咸丰年间,饶平县大埕乡人李阿来乘坐红头船到泰国卖瓷器,在曼谷街头,遇到两个蓝眼高鼻的外国人要买瓷器,因为语言不通,双方都用手比划,交易成功后,外国人问李阿来是哪里人,李阿来听不懂,急忙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膛说:“中国、汕头、汕头。”当时汕头在海外的知名度已很高。

    回家之后,外国人对这些瓷器爱不释手,越看越高兴,反复研究之后,把这些瓷器定名为“汕头器”(SWATOW),便写成论文发表出来,引起一时轰动。

    李阿来卖瓷器的时间,是在清代中后期,与明末清初的外销瓷有一定相同的风格,所以一般的外国专家也就阿鳖也龟,连同明末清初的外销瓷也通通冠以“汕头器”。

    已故的韩槐凖老先生,一生专门研究古代外销瓷,1963年从北京来到潮汕,对“汕头器”进行调查和考察,那时,因为没有充分的实物和窑址资料,所以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收藏热潮波涛汹涌,粤东地区的古陶瓷爱好者和文物工作者,在各地的开山造路,治河整水和城乡的基础建设中,不断发现实物和研究得知,潮汕地区至整个韩江流域,从饶平九村窑至江西乐平县、福建漳州、平和、南靖、长汀等地,一共有几百处明清时期的古窑场,这些窑场除平和、南靖之外,其余窑场的器物都是沙足器,胎土淘炼都比较精细,少有杂质,胎骨一般都比较厚重。其中饶平九村窑和惠来泗竹埔石榴潭窑的器物,所用的青花都本地土产钴料,发色浓郁不定,有时艳丽、有时浅白晕散,但釉呈浅青色,玻璃质感强。枫溪窑的器物胎体厚重疏松,多用谷糠釉,器型凝重,有仿哥釉,也有青花,青花粉彩和青花古彩,色泽稳定。大埔、高坡窑的器物,厚胎厚釉,青花多绘杂锦花纹,也有楼亭人物加配诗文,粉彩绘八卦纹和四时花草。福建漳州、长汀、龙岩一带的器物,品种繁杂,有盘、碗、瓶、洗、粉盒等,绘青花、红绿彩,酱釉白花,印花填彩,较为突出的一种米黄色哥釉纹瓶和碗,俗称米窑。其中,平和窑的器物,釉色深青,青黄,变化多样,盘、碗、粉盒等,造型规正,但胎体厚重粗松,江西乐平窑的器物,胎体轻翘,釉色发亮,青花绘画纹饰有人物、山水、缠枝莲等,但细腻清晰。还有一些写有波斯文的盘碗,估计是为外国商人订货而造。据饶平九村窑附近村庄的老人们讲,他们的祖辈都是开设瓷窑,以前东西亚一带的商人订货,都是送来订货样品,大小相叠,每套五件,直到民间初年,才停止交易。

    这些都证明,“汕头器”并不都是漳州窑的瓷器,应该包括江西赣南、福建漳州、平和、南靖、龙岩、长汀和粤东地区等窑场的器物。

    清代康熙以前,漳州一带的外销瓷都运往当地的月港出口,贸易也十分活跃。后来,为了对付郑成功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实行禁海,致使月港逐渐淤塞,部分瓷器才运到汕头出口贸易。所以,漳州窑瓷器只是“汕头器”中的一小部分。

你是本文的第93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3-01
作 者: 洪锦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