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朝康熙年间开放海禁之后,位于韩江下游的潮州府,取代了上游的汀州,成为闽粤赣边区的经济贸易中心。作为经济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出现了兴盛发达的娟妓业。嘉庆初年在梅州当过官的俞蛟,在其所著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记》中是这样评说韩江风月的:“而绣帏画肪,鳞接水次……繁华气象,百倍秦淮。”写过《随园食单》的大才子袁枚,在听说了潮州六篷船的形胜后,竟懊悔地说:“方悔潮阳之未到也。”以此观之,食色相通的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 在《潮嘉风月记》中,俞蛟为金宝娘等20多位婊子立了传,写的多是才子佳人之间的恋爱,对“重利轻离别”的商人则流露出极端的鄙视。如写澄海人曾春姑,生得“如碧桃初放”,但性情孤峻,“尝有贩米客,备百金,愿亲芗泽。春姑鄙其人,毁妆称疾”也就是托病不接客。这里提到的贩米客,估计是来自澄海樟林行走暹罗贩米的洋船商。 然而韩江六篷船上的烟花,本质上是依附于商业经济的。在清乾隆之后,潮商崛起于宇内,在商品经济刺激下,以韩江为主要交通干道的闽粤赣边区经济交流日趋活跃。当时潮州有三种饮誉大江南北的货物,即潮糖、潮蓝和潮烟。潮蓝就是蓝绽,是化学染料发明之前最重要的植物染料;潮烟是一种优质的烟丝,也即刘鹗在《老残游记》提到的“兰花潮烟”。但除了潮糖是本地产外,潮蓝和潮烟的原料主要产自韩江上游的汀州和梅州。 从潮州运往韩江上游的货物主要是鱼盐、大米和洋货,运回的则有杉木、竹炭和竹纸等山货。在清代,潮盐的专卖区已由以前的潮州、梅州、循州(龙川),扩大到福建汀州和江西虔州(赣州)等3省35县。来自闽赣等地的商贾云集潮州,韩江上船只如梭,不时还混杂着一种“昂首巨腹而缩尾”的画舫。晚清著名诗人丘逢甲有感于此,写下了“五州鱼菜行官贴,两岸莺花集妓蓬”的诗句。 台湾作家高阳在《古今食事》中指出,淮扬菜的形成与淮安盐商和河工们的豪奢饮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潮嘉风月记》的记载来看,潮菜的形成与潮商的高消费也是有极大关系的。比如写“澄海豪客李芥园,邀集韩江人士,张宴湘子桥下。玉娘每度一曲,掷锦十匹。”可说是奢侈无聊至极。又多次提到六篷船上的船宴,如写文静的美娘“每逢宜集,酒酣拇战,群嚣纷起,独美娘默如”。 船宴本是古代帝王的享受,最著名的有吴王夫差行船宴饮,隋炀帝杨广龙舟作乐,其特点是船行景移,酒甘肴美,别有情趣。到了清代,船宴与妓家结合,变成特色美食的代名词。 《潮嘉风月记》虽未记载具体的潮州菜点,却最早提到了功夫茶的名称和品饮之法。说功夫茶:“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非拇战轰饮者得领其风味。”又说:“今舟中所尚者,惟武夷。极佳者每斤需白镪二枚。六篷船中食用之奢,可想见焉。”
|
你是本文的第1016位读者 来 源: 《潮菜天下》 作 者: 张新民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