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县尖峰山下,有个叫坑仔的小山村,村里有一名叫郭经的老丈,是清末宣统元年的举人。郭经曾任湖南省会洞县令,因不满朝政腐败,在任一年,即辞官归林,回到坑仔老家,晚年以教书度生。郭经老人诗书满腹,博学多才,却又秉性刚直,不贪财帛,不阿谀奉迎上司,回乡之后,乡人皆称之为“柴头举人”,意思是说他象柴头一样刚直不阿。说起这“柴头举人”,还有一段故事哩。
    且说清朝宣统二年,郭经考中举人,是年秋上京殿试,又钦点明经进士。其时刚好湖南巡抚温光在京,这温光是广东嘉应人氏,闻知广东乡人有出仕者,为了网罗党羽,即命人请郭经前来寓所相见。这郭经是正直之人,本无巴结朝廷大臣之心,闻得温光巡抚有请,心里暗自思忖:“我与温某素昧平生,相请究为何故?”正自纳闷。来人见他面有难色,遂又告道:“巡抚大人久闻先生大名,又有同乡之谊,故而相邀,望勿推却。”郭经口里答道:“请禀复温大人,郭某自当面听教谕。”心里早已盘算,届时随机应变,与他周旋。
    郭经果然应约登门。温光见他一表人才,心里已自暗喜,两人寒暄之后,遂启口道:“老夫久闻先生满腹经纶,愿闻先生出仕之日,何计以治子民?”郭经心知温某先发制人,探其才思,遂从容禀道:“大人过奖了。依学生之见,重用有识之士,兴学育才,奖励耕耘,教国人愤而自发,乃富国强民之大计矣!”见郭经滔滔不绝,温光微微点头,心里暗想:“倒是一个人才。”复又告道:“先生所见,与温某略同。老夫巡抚湖南,乃鱼米之地。前日会洞县令离任,目下正缺一贤明县宦,明日老夫禀奏太后,会洞县一缺,由先生当之,未知尊意如何?”郭经心想:这温巡抚乃李鸿章故交,又是慈禧太后得宠之臣,如不应承,非但对自己前程不利,还能惹祸缠身,遂顺水推舟答道:“既蒙大大厚爱,学生惑激不尽,只怕才疏学浅,有负大人美意和朝廷之望。”温光哈哈大笑道:“先生如此谦逊,来日前程万里。”
    这温光推荐郭经出任会洞县令,却是另有一番打算。原来,那时,走私贩卖鸦片之风甚盛,会洞县是西南各省走私鸦片赴上海必经之道,县令乃一美缺。温光想物色一心腹赴任,上下勾结,从中大捞一把,今见郭经举止不凡,他想以同乡之谊和推荐之功,把郭经收在属下,可任由自己摆布。郭经却不知其详,只是想到温巡抚对自己如此看重,觉得莫名其妙。
    光阴荏苒,郭经赴任会洞县,瞬逾月余。一日,忽一差役报道:“禀告太爷,城西小路,一伙客商急忙赶路,这些人声称往上海经商,只是一大队人挑货物,一担担沉甸甸的,未知作何发落?”郭经正待吩咐查个究竟,在一旁的李师爷却插嘴喊道:“火速把客商货物截留,不可放走一担。”这李师爷附耳和郭经说了几句,只听郭经说道:“即速截留人货,候待本县查验。”  
    李师爷名叫李弼,年约五旬,在会洞县当了二任师爷,为人奸狡圆滑,善于钻营。郭经上任不久,人地生疏,故而把他留在任上。李弼算是“会洞通”,他知道此刻这一伙客商赶路,定是走私鸦片无疑,这正是财神登门,自己乘机捞一把的好机会,故而要太爷即截留人贷。果然不出所料,衙卒到处,喝令截留查验。走私商人见势不妙,皆弃货逃窜。众衙卒把货物全数挑走,一启封,一箱箱皆是鸦片烟土,总共一百零七箱,这可是一笔价值连城的财源啊!
    窗外月色朦胧,夜凉似水,郭经秉烛而坐,正起草给温巡抚的呈文,详述查获鸦片烟土的情况。忽然,一阵扣门声,原来是李师爷深夜来访。
    恭喜太爷!”李弼进门,喜形于色,倒教郭经有点诧异。上任虽已月余,他与李弼只是淡淡而交,并未推心置腹谈过一次,今夜来访,定为日间截获鸦片之事。    
    “何喜之有?”郭经故意反问。
    “太爷到任,旗开得胜。今日截留烟土,数目之巨,可是前数任所未有,此岂不是为太爷升官发财,开了大门?就是小老,也想沾太爷一点光哩!”李弼比郭经大十五岁,又在官场混迹多年,总以为县太爷是“晚辈”,常以小老自称。       “这个,食君之禄,当报君恩,此乃为官之道。郭某拟将烟土一案,申报巡抚,听候发落。”郭经说完,李弼眯着三角眼说道:“太爷为官末久,这官场情弊,你尚不知其详,历来为官者都留一后路,比如说这一百余箱烟土,太爷只报三五十箱足矣!”
    “此乃为何?”郭经心里虽明白五分,却故意反问一句。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烟土,太爷还须孝敬上司,赏赐下属,还有太爷自己也须留一手哩!”李弼说完,郭经冷冷一笑;“师爷是要郭某贪赃枉法?”
    “小老不敢,不过这可是肺腑之言啊!”李弼摆出先知之明的样子。
    “这贪赃枉法之事,郭某可是万万不干的!”郭经丝毫末动。
    “如今满朝上下,浑浑浊浊,太爷想要独清,难啊!”李弼又劝说。
    “岂不闻林则徐虎门焚烟,万民称颂。”
    “温巡抚并非林则徐,其力荐太爷之心,太爷当细思忖。再说,林则徐虽忠心不二,其后如何,太爷当也明白!”
    “郭某光明正大,纵使丢了纱帽,也在所不顾,此事请师爷少费心。”郭经正言厉色。李弼见状,悻悻辞去,心里想:看你这顶乌纱能戴多久!
    忽又过了数天,会洞县查获大批烟土一事,传遍县内外各地。一时众说纷纭,有人说新县令正直无私,有人说上司压顶,新县令也许屈从,好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却说温巡抚接到会洞县令呈文,心里大喜:“这小子果然能干!”却又想道,若是把烟土全数私吞,众论哗然,朝廷问罪,倒不是好玩的。正在左右为难时,忽听一声“温大人!”温巡抚抬头一看,是心腹肖达。这肖达祖籍广东嘉应,原为州里一讼师,为人奸诈。前年以故乡之谊,投靠温巡抚门下,每每为其出谋筹策,被温巡抚视为一智囊人物。此刻,肖达来的正是时候,只听他和温巡抚耳语一番,温巡抚大喜:“此乃瞒天过海之计,万全良策。”当即面授机宜,又写了密谕,令肖达日夜兼程,赴会洞县办烟土案。
    肖达到了会洞,按温巡抚合谋之密策,放出风声,说巡抚大人手谕将烟土就地焚毁,暗地里却呈上密信。原来温巡抚焚烟只是个烟幕,信里写道;“烟土焚毁之后,其大部灰烬请押解来巡抚府,少量由贵县自用,无得违误。”原来这温巡抚想叫郭经草草烧焚几箱鸦片,遮人耳目,却要他把大部烟土上交。但一则未明郭经是否可靠,二则怕书信外传,让对方抓住把柄,于己不利,故用此半明半暗之信,以防万一。郭经看完书信,心里已知其真意。肖达复告道:“温大人之意,谅太爷明白。”郭经正色道,“本县谨遵温大人手谕,请放心。”肖达想这小子还算识相,就起身告辞了。送走肖达之后他将计就计,先令衙卒在县内各地,遍贴告示,言明某月某日在县城郊外焚烟,欢迎乡亲父老观看。到了焚烟之日,观看者人山人海。郭经吩咐将全部烟土泼上煤油,然后点燃,一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围观百姓拍手叫好。半天功夫,一百零七箱鸦片连箱带烟,化为灰烬。
    数天后,温巡抚听人报说会洞县派人运来几十箱烟土灰烬,心里大喜,满想发财机会到了,立即命人将“灰烬”存送密室。是晚,温巡抚带心腹摸至密室,打开箱子,不禁目瞪口呆。原来箱子里装的全是烧掉的烟灰和烧焦木块。温光气得满脸铁青,猛然间才记得来人还交来一书,遂拆开细看,只见上面写道:“遵大人手谕所示,烟土全数焚烧,现送上三十箱灰烬,请大人查验。”此刻,他虽大叫晦气,却又无可奈何。
    过了不久,温巡抚借故将郭经调离会洞县。郭经目睹官场腐败,怕日后惹祸缠身,就辞官回家了。

你是本文的第1910位读者
来 源: 《潮阳民间故事》第二集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