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未有汕头埠,先有厦岭村。

    汕头市区这块地方,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光华溪北岸的厦岭村,后称为光华埠。

    明代初期,这里属揭阳县延德乡。《揭阳县志》记载:“太祖洪武二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四县,揭三乡十三都,是年置蓬州守御千户所于厦岭村。”《揭阳县志》记载:“英宗天顺七年,剿平厦岭贼,以潮阳知县陈王宣为潮州知府。”李羚送陈王宣书序云:“揭有沿海而村曰厦岭者,以渔为业。”从上述志书记载,可以得知明代初期已有厦岭村了,当时的厦岭是一个渔村,“扼商彝出入之冲。”在今汕头老市区未成陆之前,厦岭村濒临大海,海船从妈屿口进来后,在厦岭、西港至溪东一带水面停泊,就是后来《澄海县志》所指的东港埠、西港埠和溪东埠了。

    明英宗天顺四年 1460年 ,反抗海禁的沿海“顽民”魏崇辉、“海寇”许万七等,聚众占踞厦岭、西陇、赤窖一带地方,联合浮陇、华坞、月浦、玉井等村贫民和“程乡贼”刘罗宁,互相呼应,抗拒官府。地方官对付他们无能为力,揭阳知县陈爵奏报朝庭,钦差两广都宪叶盛,命左布政使陈亹会同招抚,收编“巨舰百余只,凶械千余具。”陈回省后,魏等复反,声势更大,围攻揭阳县城逾月。天顺七年 1463年 秋九月,明王朝发兵征厦岭,都师张通、副师陈濂,以海上出兵进攻;参将刘炜督粮;潮州佥宪毛吉、都阃胡英统兵陆上进攻;潮阳知县陈王宣、揭阳知县陈爵,率民快协助。经过水陆挟攻,终于攻破了厦岭,“斩首数千颗,俘获三千余”,余众奔溃,官军追至碣石澳,厦岭遭受空前浩劫,被夷为平地。事后,官府视厦岭为贼巢,不准民居。《澄海县志》载:“邑之为埠有三:曰东港埠,曰西港埠,曰溪东埠,为水陆要冲,商贾舟航所聚,兴败所集,其初盖云漫星繁矣。”这东港埠就是厦岭。明代中后期,商贾舟航从厦岭至溪东一带四、五华里的水面停泊,其繁荣状况有如:“云漫星繁”。

    清代初期,郑成功抗清武装力量活动于闽粤沿海,清政府对东南沿海实施严格海禁。康熙元年 1662年 、三年 1664年 先后两次实施“斥地迁界”,沿海居民内迁30里,厦岭又一次遭受浩劫,房屋及船只被烧毁,溪港堵塞,居民被赶走,从此厦岭荒废了三、四十年。 康熙二十三年 1685年 ,清政府平定了台湾,解除了海禁,厦岭和其他沿海港口一样,恢复了航运,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商贸港埠。《澄海县志》载:“邑自展复以来,海不扬波,富商巨贾,卒操胜赢,兴贩他省,上溯津门,下通台厦,象犀金玉,与夫锦绣皮币之属,千艘万舶,悉由澄分达诸郡,其自海南诸郡转输米石者,尤为全潮所仰给。每当春秋风信,东、西两港,以及溪东、南港、沙汕头、东陇港之间,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千百计。”此时的厦岭 东港 已经是一个镇了。《澄海县志》载:“全郡要镇有五,澄居其三:大场、厦岭、新港”。厦岭的天妃宫,潮汕人称其为“妈祖宫”,她是厦岭港埠繁荣的见证,直至民国年间,“厦岭妈宫在潮汕地区很有名气”。

    明未清初,厦岭以南海底沙脊冲积地逐渐聚积成陆地,原来的东港、西港、溪东等处,也逐渐淤积,海船停泊地也就逐渐移到新浮积起来的“沙汕头” 汕头市区的前称 。到了雍正八年 1730年 ,原在厦岭妈宫设立的税站,已被改称为粤东潮海关总口 庵埠 的“汕头分口”了。由于地理历史的变迁,“汕头”这个地名逐渐取代了厦岭,古厦岭港也逐渐成为汕头港的内河停泊区。

你是本文的第103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7-04-08
作 者: 陆集源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