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修的《潮州府志·杂志》有“邑之西北山(凤凰)中有曰户者,男女皆椎髻箕倨,跣足而行,依山而处,出常挟弩矢,以射猎为生,矢涂毒药,中猛兽无不立毙者。旧常设官以治之,名曰:“官。或调其弩手以击贼,亦至。然其俗易迁徙,畏疾病,刀耕火种,不供赋也。”而光绪版《海阳县志·杂录》有“潮州有山,其种二:曰平鬃,曰崎鬃。其姓有三,曰盘;曰篮;曰雷,皆瑶族,号白衣山子,依山而居,采猎而食,不冠不履。三姓自为婚姻,病殁则并焚其室庐而徙居焉。籍隶县官,岁纳皮张而已。其曰:斗老,与盘、蓝、雷三大姓者,颇桀骜难训”。 以上两则记载,府志上引自明代林大春(1523至1588年,潮阳人,嘉靖二十九1550年进士,官浙江提学副使)修的隆庆版《潮阳县志·风俗》,县志的引用的是清代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广东》。而关于畲族是瑶族的一支,在道光版《龙岩州志·卷二十》也有相同的看法。因为有关潮州原住民的最早记载是瑶族,而畲族与瑶族同是盘匏之后,潮州畲族的来源很明晰。早在公元前1050年的周成王姬诵代替周武王姬发即位时,粤东海阳的少数民族便为朝庭送去大蟹,这在《周书·王会篇》便有记载。而1957年1月8日在潮州城西郊陈桥乡后人家村出土的贝丘遗址中的古人骨骼和文物,则是印证四千多年前潮州已有先民居住的证明。 据司马迁的《史记·高祖(刘邦)功臣表》,又可知高祖刘邦六年(公元前201)六月,越将摇(瑶族首领)毋余因抗击项羽而功升海阳侯,食邑一千八百户。从《汉书·地理志》可知“海阳亦南粤县治”。由此考据,瑶毋余应该是畲族先祖。凤凰山畲族有“招兵节”,与瑶族有类似的节日。由于畲族没有民族文字而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畲语和汉语中的客家方言较为接近,而且广东畲语接近于瑶族的“布努”语。畲族通用汉文,有一些传说和歌谣是用汉文保存下来的。笔者曾深入到潮安县凤凰镇的石古坪畲族管理区进行访问和调查,该区是凤凰镇唯一的畲族村寨,在凤凰镇政府东十里处,寨东南有大质山,海拔一千一百四十四米,与饶平县新塘镇的城格厝管区交界,了解到不少情况。 石古坪畲村先前以出产“乌龙”名茶而闻名。潮州俗语也有“一好乌岽茶,二好石古坪”,赞扬畲胞是种茶好手,其产品质量数一数二。与潮安县凤南镇山犁畲族管理区、文祠镇李工坑畲族管理区和湘桥区意溪镇雷厝山畲寨一样,石古坪也保存有与各省畲寨同样内容的畲族祖图,都是连环图画式、图文并茂的长卷。所有祖图都是明代以后和近代制绘的,如凤南山犁乡雷氏祖图题为《护王出身记》,复制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1841)。各种祖图内容大同小异,都称其祖先是“龙犬”、“护王”、“高王”和“龙狗”。由于“龙”、“花(华)”和鸟(凤凰)”是中华民族三大图腾,故畲族称其祖先是“龙犬”和居于凤凰山,从现代考古学来说,都是远古居民的图腾(氏族标志)。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远古神话传说是人类历史童年期的创造,是“通过人民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经历了口耳相传的漫长岁月。(引自《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畲族也同其它民族一样创造“图腾”,他们把祖先幻想成为“龙犬”,出世立功建业,经过口耳相传若干代后,便以祖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畲族与其他民族的不同之举。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