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每年农历七月“普渡”,也即“施孤”。这种风俗,许多地方都有。它源于佛教的盂兰盆会。一般乡村,七月施孤3次,时间在初一、十五、廿九(或三十)。可是,澄城的东湖乡,七月施孤6次,埔美乡部分地方也是5—6次,为什么多了3次?村民告诉我,这3次是在不同地方,分别施祭漂流至此的他乡亡魂。历史上,在多次自然界的灾难中,莲阳河堤内的沟堀常积集大批尸体,惨不忍睹。这些无名尸体,便被草草掩埋在乌坟附近。七月十八日,邻近的东湖和埔美村民,便带上祭品,来到村外大堤顶施舍,祷告孤魂安息。这也可算是一种特殊的祭礼。
    本文不想从民俗学方面去分析“施孤”这种行为,而准备站在历史的角度,回顾一下澄海多灾多难的昨天。澄海400余年的历史上,倭患、盗贼、洪水、海风潮、战乱不计其数,堪称史不绝书。下面是摘自《澄海大事记》几则较严重的自然灾害:
    康熙五十七年(1718)八月,强台风,海潮涌人内地,城垣被破坏,北堤被冲溃,沿海人民被淹死不计其数。咸丰三年(1853),六月,大水灾。海阳南厢潘刘堤溃100丈,海阳、澄海等县被水淹没达200余乡,经5年才合口,9造失收。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三日,台风,渔民不能归航者,全溺死于海。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二十日,强台风,风雨大作,海潮暴涨,澄城西门城垣崩塌3丈余,各村房屋大量倒塌,乡民淹死甚多。宣统三年(1911)七月,韩江暴涨,各地堤防纷纷溃决,洪水淹及海、澄、饶三县。韩江下游田园庐舍,多至没顶,水势汹涌,为数十年所未见。这就是有名的“辛亥水”。民国十一年(1922)8月2日(农历六月初十),强台风,加上暴雨、风潮,平地水深丈余,全县乡村多被卷入海潮中,全县死亡人数269,66 人,是置县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969年“7.28”,太平洋第三号强台风正面袭击澄海,毁屋一万八千余间,死亡1056人。上述几次自然灾害,每个数字都令人惊心动魄。
    夹在莲阳河与外砂河中间的上华及澄城,昔日称外莆都。她的地形十分奇特,像个圆肚缩颈的花瓶,过了澄城,便逐渐收缩,—至坝头,才张开喇叭口,广纳海潮,所以,不管上游洪水泛滥,冲下来的死尸,还是海上刮风沉船,海潮夹带浮尸内涌,都积聚在两河之间,尤其是堤下起伏的土地上。退潮带不走浮尸。乌坟和遥遥相对的岭亭洲园(今岭隆发),便是积尸最多的之处。灾难过后,哀鸿遍野,触目惊心!这些无法辨认的腐尸,便就近掘坑掩埋。白沙埔便是最大的义冢。
    澄海人民,从来有济困扶危、怜生恤死的传统。东湖及埔美的部分百姓心地善良,同情那些在天灾人祸中死于非命的他乡人。其时老百姓所能做到的是,反复吊祭他们,让他们安于九泉,不要成孤魂到处游荡,不要化厉鬼作乱人间。更主要的是,保祐澄海风调雨顺,四季安宁,作百姓的守护神。所以,七月“施孤”虽然含有相当的迷信成分,但透过“普渡”这种现象,我们也不难看到乡亲们的爱心。

你是本文的第2150位读者
来 源: 《家园梦拾》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