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思乡爱乡,但不为乡亲族人谋官。他用人唯贤,在家乡创办蓝田、鹏湖书院,扩建金山、韩江、榕江书院,培育一批人才。
    
    文衍源先生的“访丁日昌故居”文章(刊《潮汕文化》版),引用丁日昌诗“叠叠奇峰树半遮,对门遥见片帆斜;迩来偏觉乡情重,逢看湖山便忆家”,反映他“晚年殷念故里”。近读黄强《丁日昌外传》,也见引述此诗,用以褒扬丁日昌虽满怀故乡情,却不徇私情任意提携或举荐乡亲族人。《外传》言诗是丁日昌在上海时写给他私塾同窗好友陈章的。丁与陈孩提时相依相伴,感情纯真,丁日昌在一次游泳时因流急水深,险被淹死,是陈章救了他一命。
    后来丁日昌平步青云,官运亨通;陈章却屡试不第,穷困潦倒。但彼此仍情谊深长,鸿雁不断,畅抒胸臆。丁日昌写这首诗给陈章,表述了他对乡土故园的思恋情怀。丁、陈莫逆之交几十年不断。当丁日昌任江苏布政使(管一省财赋、民政,从二品官阶)时,陈章专程到江苏找丁日昌,请丁帮他谋个职位。丁日昌一向对科举和官场的徇私舞弊与用人唯亲深恶痛绝,于是他婉言向故友说明难处,建议陈章参加官员录用考试,并表示乐意为他提供食宿。年近半百的陈章自感记忆力衰退,早年学业荒废,难以应试。临别时丁日昌送他50两白银,但陈章并不感激他,反而对这位当大官的莫逆之交故友,没法替他安排个小职位而愤懑不平。
    丁日昌是晚清一位开明的社会政治活动家和爱国者,他出身于布衣之家,他重视教育,重视知识,提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曾募款扩建潮州金山书院、韩江书院和榕江书院。在丰顺创办蓝田书院、鹏湖书院,培养了一批人才。他自己则潜心苦学,求书若渴。他严于律己,用人荐官,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坚决批判官场滥用职权,用人唯亲和培植亲信党羽的恶浊风气。他在江苏任布政使不满一年就擢升江苏巡抚(省级地方政府长官),丰顺汤坑有不少乡亲族人,千里迢迢到江苏来“走后门”,谋求一官半职,丁日昌都坚决抵制。他谕汕头的永捷顺、公和行:“查汤坑来苏,路过汕头,必以永捷顺、公和为居停。汝二行若不代为雇搭海船,则来者亦不能遽然而至。为此,谕仰该行号知悉:嗣后如有本部院族人亲戚等已至汕头要求来苏州者,尔行中即为垫送每人五元,劝令还家。”该函件还称:“此间不准属员请托引荐,岂自己可荐人与属员乎?”诲人必先正己,以身作则,这是丁日昌的良好作风。
    丁日昌对胡作非为的亲属,也从严惩处,毫不宽贷。曾一次丁日昌因办公务出门,嘱咐在家儿子丁惠衡管束家丁。但家人丁范贵趁丁日昌不在家,放荡恣肆,在外闹事,影响极环。丁日昌回来后得悉此事,要先将丁惠衡处以家法,丁惠衡逃匿不知去向,丁日昌动起真格,上疏奏皇帝:“请旨将盐运使衔知府丁惠衡即行斥革,将臣交部严加议处,以为辜恩溺职者戒。”
    丁日昌生长在封建社会,官高权大,虽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爱国爱乡,公正廉明,坦荡磊落,不谋私利,不徇私情,堪值嘉许。

你是本文的第1241位读者
来 源: 《逢看湖山便忆家》
作 者: 吴奎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