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前不识字者众,要与海外的“番客”、远方的亲朋联系,常常需要请人代笔写信,于是代写书信成为一种行当 过去,书信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主要方式。在潮汕城乡,从前不识字者众,要与海外的“番客”、远方的亲朋联系,常常需要请人代笔写信,于是代写书信成为一个时代的一种行当。 代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行业,早在宋代就有专门从事为人代写书信诉状的专职人员。早期从事代写书信这一行当所使用的书写工具以用毛笔者居多,后来自来水笔普及,才出现用钢笔替人写信的。潮汕地区历来就有代书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有许多专职代写书信的人。 在潮汕地区,代写书信的从业者大多是老年男性,他们的家当就是一张小桌,两张凳子,一个墨盒,一支毛笔,一摞信纸。代写书信的小摊既有设在喧闹的街市中的,也有设在邮局门口的,他们通常在小桌前方立一块纸牌,上写着“代写书信”四个大字。那些以此为业的老人大都戴一副老花镜,而且多为那种老式的蚂蚱腿,因为长年使用,镜腿松动,便用一根线绳拴住挂在脑后。当有人来请代写书信时,代书者就笔走龙蛇,一挥而就;没人来时,他就一边喝茶看书,一边观景聊天,感觉无比惬意。 代书者每日作息时间比较随意,不必来得太早,也不宜走得太晚。他们服务的对象,大多是没文化的中老年家庭妇女。这些人每次遇到海外“番客”、外地家人、亲朋来信,由于不认字,只好求助于代书者念信、写回信。代书者接待求助者时,总是和颜悦色,以礼相待。写信时,代书者喜欢套用尺牍中半文不白的谦辞,如开头是“敬启者,见字如面”,结尾则是“余容后禀,善自珍摄”等,千篇一律,每封信都用得上。 当有人来要求写信,一般是先递上一个信封,那上面有来信人的地址,里面有来信的内容。代书者先是抽出信纸来认真地看一遍,念信时低声细语,为的是以防信中隐私外漏,为的是在公共场所无大声喧哗之嫌。随后,代书者遵照求助者的要求写回信,书写时用毛笔或钢笔任由求助者选定。代笔方式分两种,一种是求助者具备口头表达能力,由他们口述,代书者一句不误地照录;另一种是求助者不具备准确叙事能力,他们唠叨出想要传达的意思,组织文字就全凭代书者自己揣摩。代书者要把求助者讲述中的口语变成让收信人明白的文字,遣词造句要准,而且要符合收信人所在地的阅读习惯,所以有的是普通的写法,有的是半文言文,有的要用竖写格式,有些地区就只能用繁体字写。代书者总是尽力把信写得工整、通顺、详尽,字里行间不乏专业文笔功夫。写好书信后,代书者会给对方念一遍,如果求助者完全同意,代书者的任务就完成了。读一遍之后,如果求助者还有不满意之处,代书者可以再修改,直到求助者完全满意为止,然后再写好信封,做到全程服务。代书者写一封信收取费用视信长短而定,通常就是几分钱。生意好的时候,代书者一天的收入也不过几毛钱。当年生活水平低,菲薄收入便可养家糊口,日子虽清贫,但不至于断顿。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文化知识的普及,再加上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的发达,可以很方便地沟通,昔日的鸿雁传书渐渐被大多数人所弃用,代写书信这一老行当也就日渐萧条,最终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
你是本文的第105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10、31 作 者: 黄素龙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