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寺亦亭传闻奇 最新 图1张

    早就听说濠江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据说考古专家从出土的文物经研究鉴定,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聚居于此。其有人类居住的年代之久远,在潮汕地区应是数一数二。宋代濠江区内较重要的产业为海水煮盐,招收场为当时潮州三盐场之一,制盐业一直延续到现代,现在还有少数盐田。对于一个喜欢潮汕历史故事的我,总觉得睿智的先民会为后人留下有时代烙印的历史文物,很想去寻觅一些历史的踪迹,看看是否如陆游写的“衣冠简朴古风存”,探究其深藏的文化底蕴。
    我们来到了坐落于濠江区马滘街道、濠江大桥南岸右侧一处结构形式奇特的古建筑:炉柜寺—渡江亭。潮汕人自古至今就敬仰崇拜神仙圣贤,并修庙建寺,焚香膜拜,故因此潮汕地区何止四百八十寺啊!但是在我观看到的宫庙寺宇中,迄今亦寺亦亭为一体唯有这一处,真是独一无二呀。
    炉柜寺—渡江亭是一座硬山顶小型建筑,占地只有47平方米,坐西南面东北。记得一般古寺庙多采用木料,雕镂刻画,但这里却没有,而是用石作梁以铁当桷,很独特,并建成如炉柜(鼓风箱)的形状,左右各开一扇门,左边门匾曰“渡江亭”,对联诗为: “长江上达东西路,古寺旁通左右门”;右边门匾曰“炉柜寺”,对联诗为:“门临大海三千界,寺涌长江万顷云”。内祀观音大士佛像,并有一大牌匾写着:慈航普济。古老的石柱上还留下独脚联:“覆慈云于西天众妙之门”。看寺里石柱风化程度及外墙陶瓷壁画等,推测此建筑物年代久远,但近代曾经修缮。
    那么,为什么要寺、亭同体呢?其中必有文章。于是带着好奇心,我向人打听询问了其缘由及建寺时间,并查阅了汕头市党史方志资料《汕头史迹要览》一书(海天出版社),但结果都是民间传说,且说法不一,也没史料记载具体建造日期。
    “炉柜寺—渡江亭”的位置原为濠江边达(达濠)马(马滘)待渡处所,当时濠江江面十分广阔,由于长年累月受到沙土的冲积,江面上隆起多处小沙堆。小沙堆的存在给当时航行的船只带来了通行的障碍,尤其遭遇恶劣天气时,航行事故频发。
    传说1278年南宋皇帝赵昺即位不久,南宋小朝廷便败退南方。在途经当时的达濠岛时,人困马乏,于是军队驻扎在岛上。有一次,赵昺的母亲杨淑妃在江边等待要过江,没想到顿时狂风暴雨突起,海潮迅猛上涨,海水无情地淹没了江边很多小沙堆,情况十分危急,被大雨淋湿的杨淑妃心中默念,请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佑能平安无事。说来也奇怪,等风消浪平之后,杨淑妃所在的小沙堆竟没被淹没,这才躲过一劫,有惊无险,平安渡江。杨淑妃暗想一定是观音菩萨显灵救了自己,感念神恩,随后令人在小沙堆上建寺庙供奉观音菩萨,供世人朝拜,祈求顺风顺浪,一切平安,但也考虑到江边并无可以给待渡之人一个避风遮雨的处所,于是把寺庙建成像鼓风箱式的,且名曰:炉柜寺—渡江亭。一宅两用。

你是本文的第57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5、2、1
作 者: 汤夏冬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