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鹿饼 最新 图1张

     写起这个话题,还得由一则灯谜说起。那日,偷得浮生半日闲,随手拿了一本灯谜的小册子消遣,翻阅中就有这句:侍儿扶起娇无力(打一食品名)。谜面用上白居易的《长恨歌》,谜底:《玉环酥》。侍儿扶起的,是一个天生娇弱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大美女,一个“酥”字传神刻画了杨玉环泡过温泉澡后的慵倦和懒洋洋的样子。的确是条好谜。

    玉环酥属地方小食,又名“耳朵饼”。 看似简单的一种小食,配方及做法颇有点复杂,单就配方来说,就有六七种,譬如面粉 、砂糖、生油、饴糖、 精盐、 小苏打等等,制作方法是把饼皮面团用滚筒滚压成约2毫米厚,铺上饼馅,卷成长卷条,用刀切成薄片,薄片平摊在铁盘上,入炉烘焙,水温250℃左右约12分钟。如此这般之后,新鲜出炉的玉环酥口感松脆。

    家乡有一种面食,口感与玉环酥极相似,也同样是入口松脆。但配方及做法却简单,用发酵的面粉和白糖揉和,放在大鼎上,鼎底涂油,然后放在木炭上烘烤,随着炭火的燃烧,倾刻间鼎里的饼香就出来了,连屋子里的空气都是别样的感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也许就是家乡这种小食的写照吧!这种足够凝固我思绪的小食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就叫“鹿”。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种唤作“鹿”的小食,与其说外形酷似鹿角,倒不如说酷似人的手指更为恰切。为什么故乡的人都唤它为“鹿”呢 这些都已经无法考证。莫非也有着一段深厚的人文历史,有个美丽的传说?就好像源自潮汕本土的“护国菜”一样,有一段与南宋小王朝交织的故事呢!就好像四川名菜“宫保鸡丁”的诞生,也有一段趣事。有人说是与晚清四川巡抚丁葆桢(生前封“太子少保”尊称为丁宫保)有关。

    是不是可以这样解读“鹿”。鹿是山林间的精灵,奔跑速度极快,有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这正是三饶人所具有的,而鹿饼在外形上也有几分似鹿角,于是,如同中国画的意境,“鹿”就成了三饶先民的精神图腾。

    揣测终究是揣测,可不管如何,“鹿”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同学家就是专做“鹿”的。我时常能得到大人们给我的“鹿”。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鹿”是六一儿童节学校送给孩子们的礼品。这一天,每位小朋友都会得到几块“鹿”,然后高高兴兴到镇中心的电影院里观看镇里各小学的文艺演出,观看完精彩的节目演出之后,接着是看电影。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已经上了四年级,在六一儿童节的那天,依然得到几块学校发的“鹿”,但看文艺演出看电影的传统习惯却没有了。

    岁月流逝,故乡的许多小食也像风一样消失在时光里,但“鹿”这种小食依然深深种植在故乡这片土地上。

你是本文的第85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1-08-20
作 者: 潘伟斌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