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工夫茶最先令我着迷的就是那三只小若乒乓球的瓷杯,小巧雅致,洁白晶莹,茶汤在其映衬之下橙碧可人,教人油然而生亲近。潮汕工夫茶讲究的是品,在那小口的品饮中领略“一苦二甘三回味”的茶趣。

    这个让茶客牵魂的白瓷杯就是若深杯,它薄如纸、白似雪、小巧玲珑,据考正宗的产于江西瓷都景德镇。“若深”最早见于清康熙年间,在1851年的陶瓷专著《杯史》中记载:“本朝器……抹红碗、若深杯、雕龙杯。”然而,“若深”是名号还是款识,历来颇费口舌,说法多多——有人说若深是“帝王堂名款识”。当年顺治帝因爱情纠葛愤而出家做和尚。康熙帝为表示孝心,特命工匠专造一整套生活用瓷也包括茶具,供父亲使用,为掩盖顺治出家的秘密便在这套瓷器均署上“若深珍藏”的款识。更有人说,若深是景德镇一个以制茶具闻名的年轻巧匠,他制作的茶具美观耐用,更擅长制作白瓷翻口小而浅的小茶杯。一个恶毒的巫师出于嫉恨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丢下一句狠话:“要解开咒语,除非一名年轻人投入到烧茶具的炉火中。”于是,若深奋不顾身走进了烈火熊熊的火炉。咒语解开了,茶具也恢复了原样。人们为纪念这个勇敢善良的年轻人,以后生产的茶具均在杯底写上“若深珍藏”,爱茶人将第一次茶水称为“深瓯洗尘”。这二则故事都是传说而已,虽对这只杯子的身世来历的考证无所帮补,但足见茶客们对若深杯的器重和珍爱。

    “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孟臣壶,杯必若深杯。”(1832年《厦门志》)工夫茶饮俗地区的茶客都偏爱若深杯。“茶杯以若深制者为佳,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背书‘若深珍藏’四字。此外仍有精美小杯,径不及寸,建窑白瓷制者,质薄如纸,色洁如玉,盖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此外四季用杯,各有色别,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杯亦宜小宜浅,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若深杯的“白、薄、小、浅”正好是工夫茶品饮所要求的,是工夫茶文化精神的一种外在物质的呈现。

    “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连横《剑花室诗集》)现存世的若深杯以出自康熙朝代、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内外写有山水人物、杯底书有“若深珍藏”者最为珍贵。当然这样的真品已经很少见了。但潮汕工夫茶客仍念念不忘,以至得仿品或替代品也乐在其中。

  

你是本文的第128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11-10-25
作 者: 茶水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