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据一九八二年统计,全国有畲族三十六万八千多人。广东共三万二千多人,占畲族总数不到百分之一,多数居住在粤东的潮安、丰顺两县,少数分布于海丰、惠东、博罗、增城四县。粤东畲族,同全国各地的畲族一样,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一般为几户、几十户聚族而居,自成村落,四周多为汉族村,也有同汉族杂居一村者;他们有自己的民族捂言而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基本上接近汉语的客家方言,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汉族具有密切联系,其传统的风俗习惯,与汉族间的共同性也很多。

  一、节日

  一般节日,部分与汉族相似,部分仍有差异。常见的有:

  春节——拜祖公。

  二月二(均为农历)——关爷节,拜关帝;祭五谷帝,祈丰年。

  三月三——染乌饭祭祖先。

  四月八——造麦精饭祭飞天大王。

  端午节——拜祖公。

  六月六——老爷节,祭白沙公王、赤沙公王、左天官、右社官、五谷帝、土地伯公等。

  七月十五——拜土地神、田头伯公、庆祝丰收。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九——重阳节。

  九月十九——二阳节,拜观音娘娘。

  十月十三——村口拜老爷。

  十一月冬至——吃甜汤圆糍,在大门、畜圈门贴汤圆糍,以求安度严冬。

  (与此稍异,闽浙地区的畲族,还有三月回阳插番薯秧时的祭虎爷,五月四日祈求五谷丰登、田园兴盛的保留节,十月祭贝多大王,十二月十五日大规模祭祖,十二月二十四日欢庆一年丰收、四季平安的完满福节等。)

  二、禁忌

  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不能下地干活。

  清明日,不能挑尿桶,否则天会旱。

  冬至日,不能人菜园,否则不利种菜,菜会生虫。

  不吃狗肉,与图腾崇拜盘瓠有关。

  沿用木杵、石臼舂米,忌用脚踏碓。近年使用机械加工粮食,以手舂米渐少。

  (闽浙畲族还有三月三日不下田,三月二十三“白马王”生日忌挑粪,四月八日“分龙日”忌拿铁器(如铁锄等)下田,七月七日忌下田抬水,十月十五日“五谷祖”生日不准任何人拿走一粒粮食等禁忌。)

  三、宗教仪式

  1.祭祖

  祖先崇拜,是畲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全国各地的畲族不分地域姓氏,都共同崇拜同一远祖“盘瓠”,并珍藏描绘盘瓠身世的历史画卷(称为祖图),代代相传。粤东畲族所藏祖图,已知为五幅,均在凤凰山区,记载着有关畲族祖先盘瓠的传说故事。即:黄帝之子高辛帝时,盘瓠(或称护王、盘王、盘护、驸王、狗王)由东海仓龙转世出生,作犬形,能人言,善变化,长大后帮助高辛帝平息作乱番王,不受封赏,娶帝三公主为妻,居于深山,自耕自食。在变人形时,被三公主窥视撞破法术,不能全变,头仍犬形。后生三男一女,高辛帝赐三男盘、蓝、雷三姓,女婿钟姓。后来盘瓠进山打猎,被山羊触落山崖而亡,三子一婿遂散处粤、闽、浙等地,繁衍发展,成为后来的畲族。畲族群众根据传说,将盘瓠事迹描绘成图,作为远祖圣像,年年祭祀,教育后人。

  祭祖仪式,十分隆重。每村、每个姓氏都建有公祠,或称公厅,祠内平时无牌位神龛,只供香案、香炉和刻有犬头(有的为藤编三丫形,有的为龙头)的祖杖,每逢除夕、正月初一,则在祠内正中挂上祖公图,由族内长老主持,家家备办三牲酒肉、米饭香烛,全村同姓男女老少参与拜祭。祭时,由长老带领,将三牲祭品先面朝大门外跪拜,请回在外狩猎身亡的太公之灵,然后才转向内拜。祭后,由长老讲解远祖身世。春节至正月二十“穿天日”(有的至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一直悬挂祖图供人瞻仰。后来,由于拜祭时受外族人讥笑诬蔑,便改为只在除夕夜和正月初一悬挂祖图。另外,在每年举行重大宗教活动“招兵”时,也挂祖图。人们对祖杖、祖图十分珍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这种祖先崇拜,保留了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遗迹。

  2.招兵

  招兵,是纪念畲族祖公盘瓠茅山学法后统领各路兵马渡海取番王头,得龙王差遣神兵神将相助之事,以求扶正压邪、祝贺平安、子孙昌盛的仪式。每五年(有的地方两年或三年)一次,每次在农历年终十二月二十四日前择吉日举行,连续两天两夜或三天三夜,由族内长老为首,各家自愿凑钱请法师主持,法师为世代相传者。招兵时,在祠堂大门口搭一高木台,设神坛,以斗米作香火炉,上插东、西、南、北、中五营兵马令旗,分别饰以青、白、赤、黑、黄五色;法师作法,身穿红袍,口中念念有词,吹牛角,然后用两个蚶钱掷于案桌,如是胜筊(一阴一阳),则表示兵马已到,五个事先挑好的男子分别领取五营兵马旗,到正厅太公香炉前拜跪献旗,或插旗于正厅梁上,表示兵已招到,给太公统领。全村男女老少全部参加,十分热闹。仪式结束后,为“推龙”,各家备一鸡一鸭和金银首饰到村口拜别法师,法师收取鸡鸭为报酬,其他东西不动。成年男子通过招兵仪式,取得法名,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此外,还信奉多神崇拜,如门神、灶神、路神、财神、土地神、打猎仙师等。

  四、婚姻

  以前多童养媳,现已无。结婚年龄,一般男十八至二十岁,女十六至十八岁(闽浙畲族青年则不在十八岁,认为十八岁结婚会遭受“十八难”)。童养媳成婚,不举行仪式,按父母之命,同房成婚。成人成婚,则要算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已多为自由婚姻,通过对唱山歌,寻找所爱之人。结婚时,男方需付聘礼,数量不等;女方要置办嫁妆,请客喜庆。迎亲选择吉日,男方根据女方亲朋多少送上酒肉,并派亲信男子和叔婆、媒人到女家迎娶新娘,女方派舅舅、女友步行陪送到新郎家。当晚,村中男女青年闹洞房,唱畲歌,祝贺新婚。迎亲时无花轿,成婚时不拜堂;婚后三天,由新郎陪送新娘回娘家,吃一中午饭即返回。

  原先实行族内婚,同姓不婚,只在雷、蓝、盘、钟、黎等姓中联姻,后同汉人通婚增多,同姓通婚也时有出现。很少有离婚,寡妇可以再嫁。

  五、丧葬

  人死后要做斋,请斋公念经超度做功德,时间少则一两天,多则七天方能送葬,否则不吉利。如死者儿子没祭过祖,则须请祭过祖的八人,各穿青、红祭衣,到死者灵前诵祷,或在祖先牌位前歌舞。送葬后,要祭祀,做头七、二七、七七四十九天。实行土葬,葬前请风水先生选择墓地,打洞,把棺木放入洞内,外筑坟头墓碑,叫做大葬。若墓穴风水不合,则另择它地,两三年后择日起棺,拾骨骸于陶瓮之中另葬,竖墓碑,叫做小葬。

  六、排辈

  人出世后取名需按宗规族法,遵循排字辈,一代一代严格遵守,如丰顺县凤坪村蓝氏畲族,从六世至十三世,生前排的字辈是友、元、奕、世、德、如、真、全。男子死后,又有另外的排辈,叫讳名,按千、万、大、小、百五字循回排列,如凤坪村蓝氏一世祖叫蓝千七郎,二世祖叫蓝万五郎,等等,其名刻于墓碑,载入族谱。后受汉族影响,有的改为谥号。

  七、服饰

  服饰,男子已全部汉装,妇女还保留部分民族特点,如裳长过膝,大襟无领,以彩色布条饰边,裤宽阔,鞋为绣花船形,耳戴银坠,手戴银镯,头戴绣花帕巾的四角倒挂鬓,尚青、蓝、黑三色粗布衣,等等。

  粤东畲族数量虽少,地位却不一般:潮安、丰顺境内凤凰山区的畲族,被视为畲族中的老大哥;粤东凤凰山,被视为畲族始祖的发祥地。这一特殊的历史地位,使该地畲族形成了有别于他处畲族的风俗习惯,某些较原始、古老的东西被保留下来(但同是粤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某些习俗的内容、形式也不尽相同)。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其中一些不利于民族发展的陈规陋习和迷信忌讳,已渐被淘汰改变。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

你是本文的第533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11-11-24
作 者: 古永继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