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看潮州戏历史悠久,昔年观看潮剧俗称“看戏”。民间流传有:“老姆卖只鸡母去看戏”、“无票偷爬谷笪缝”、“无票浮脚行”、“老源正无看心头痛”等看戏趣事俗语。

  明清年代,海阳县的樟林古港就有演“踮脚戏”(广场戏),及至民国17年(1928)樟林归侨蓝春晖首建潮州第一家营业性“欢乐戏院”,有800个座位,分前、中痤,设竹靠背椅,旁座为木质长条凳,后面则是供站立的地方,通称为“企”票。前、中座椅上方用绳索牵拉,以“千字文”纸粘紧标示行列,对行对号入座,后面“企票”都是站着看戏。而且戏院设施配套简陋,座位相挤。之后,潮安、澄海、普宁等地都先后建起营业性简陋戏院。用竹篷盖顶棚,以“谷笪”(竹篾编织而成)编织紧接成为围墙,故而“偷爬谷笪缝”常有发生。

  潮汕各县城乡直至解放初期,居多营业性“搭篷”戏院都演至通宵达旦,各大戏班演出有上、下集,大结局好让潮州戏迷大饱眼福的剧目。但常有些人为过“戏瘾”而寻求“方便”入场看戏者有之,故有验票,查票,放掠的场景。

  验票:出入验票,凭票进场,一人一票。常因入场拥挤,人流如潮,争先恐后,故常有“浮脚进场”站在“企票”看戏,有事出场凭票撕去一角,票面“四角”都撕去的作为无效废票,不再进场。

  查票:常在深更时分,戏台一方挂起“查票”牌子,顿时全场吵吵闹闹,喧哗大叫,补票、罚票之声不绝于耳,观众怨气纷纷,台上台下人声  杂,非常影响“戏迷”眼福。

  放掠:常当舞台上人物中箭或其因伤亡,具有时间意义的锣鼓敲打《天光介》时分,观众约定俗成深知戏将大结局了。此时,戏院门口验票者也已彻岗休息,“放掠”让“戏迷”自由进场过过瘾。

  据《潮州市文化志》载:上世纪50年代初,潮州市的私营杏花戏院,乐观戏院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10月25日,新建潮州戏院;1959年,潮安县戏剧院成立。潮剧演出环境条件明显改善,验票、查票、放掠的场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你是本文的第936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11-02-16
作 者: 彭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