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潮菜话佐料 最新 图1张

  我的新著《潮州帮口》在香港出繁体版时,特地请中国烹饪大师林自然先生撰写《大林苑精细潮州菜谱》附录在后,以便让读者在了解潮汕食文化的同时学做潮州菜。林自然先生的菜谱原稿体例都是按原料、辅料、配料、佐料和制法五方面撰述的,比如“生炒海鲜面”的佐料一项便有陈醋一小碗、粉糖一碟,“猪杂咸菜汤”则有鱼露一碟;“杂鱼鼎”又有普宁豆酱一碟,如此等等。等到书出来之后,发现“佐料”一项,全部都被编辑删去了!

  随后我在香港书展期间见到那位编辑,一位很漂亮很秀气的女孩子,于是想埋怨的话一下子都化为乌有。什么佐料不佐料的,人家八大菜系的菜谱可是从来都没有佐料这一项的,凭什么潮州菜的菜谱要加上这个?再说人家又不可能是故意的嘛。

  这是因为其他菜系只有主料(原料)、副料(辅料)和调味料这三种概念,从来不将调味料再进行细分。在整个烹饪过程中,调味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其方法就是将调味品与主、副料适当配合,使其产生种种变化,达到去腥除臊增味添香的目的。

  调味的过程极其奥妙,按《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伊尹的说法就是“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以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之,至少存在着如下多种特殊的味觉现象:少量的盐会使糖更甜的对比现象,少量的糖会使酸度减弱的消杀现象,先吃甜后吃酸会感觉更酸的转换现象,等等。对腥味较重的淡水鱼类,要用糖、醋、酒、姜、葱、蒜等多种调料去除其不良气味;而对于新鲜的海鱼,如调味过重就会抵消原料本身的鲜味,这样做其实就是对消杀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调味的方法一般又分为三种:加热前调味,如用酱油、料酒将原料腌制;加热中调味,如用姜葱和红辣椒丝与牛肉爆炒;加热后调味,如蒸鱼起锅后上桌前要加葱丝和热油,牛排烤好后要浇上黑椒酱等。当然也可将第一种称为烹制前调味,将第二、三种合称为烹制时调味。这样就引出了第三种调味方式,即烹制后调味。

  烹制后调味就是将调味料细分出配料和佐料,前者由厨师在烹饪过程添加,后者由厨师烹制后提供多种佐料味碟,相当于建议蘸食,但完全由食客自主取用。历史上的潮州菜,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为了拜祭祖先神明而将三牲白煮,或是为了保存而将海产品煮成鱼饭,这些菜肴都比较清淡,必须借助佐料来调味,这样就形成了烹制后调味的饮食制度。潮菜的常见佐料有浙醋、鱼露、豆酱、红豉油、桔油、梅羔酱、沙茶酱、三渗酱、南姜醋、葱椒酱等。这些佐料五味俱全,一菜一味或多味,构成了潮菜最主要的特点,也使欠缺佐料的潮州菜难称正宗。

  有些佐料如三渗酱和葱椒酱甚至称得上是潮菜的不传之秘。1987年第四代潮菜名师许秋镇访日表演潮菜时,日本人最想知道的就是“葱椒酱”这类特别的佐料是用什么材料调配的。当年限于纪律,许秋镇始终没有向日方透露。实际上“葱椒酱”就是朱彪初在《潮州菜谱》中提到的“川椒油”,用葱茸、川椒末和猪油调配而成。          

你是本文的第73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12-26
作 者: 张新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