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揭西河婆人,却长期生活、工作在潮汕。随着年龄增长,对于有关家乡的事,自然特别感兴趣。读了陈明宁先生的《走进揭西河婆》,我倍感亲切和兴奋。河婆擂茶的历史悠久,据说客家人自明朝来此定居后,就有了擂茶,至今少说也有几百年。在河婆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擂茶的习惯。用擂茶款待客人是高规格的礼遇,也是盛情的标志。

    我的母亲曾在河婆生长,平生不仅喜吃擂茶,而且还善于擂茶。到城市定居以后,她还常常邀请老乡来家里擂茶,共享其中的乐趣。但那时的擂茶,限于条件,已简化了擂茶的过程。母亲辞世以后,家中已无擂茶的传人。若干年来,家中不曾擂过茶,工具也损坏了。

    不久前,我偕家人到河婆省亲,久未见面,亲人把我们当贵宾接待,问我们想吃点什么。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想吃擂茶。话刚说出,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冒失,因为擂茶很费工夫。我忙改口道:擂茶太麻烦了,吃点别的罢 哪知亲人笑着说:这有什么难,打—个电话去,不出半个小时就会送上门来。他真的打了电话要擂茶。果然不到半个小时,擂茶送来了。其中有一大壶擂茶汤汁,一大盘船形菜板:有韭菜的、蒜白的和竹笋的。同时还有一大包金黄色的“米藏”(一种用爆米花制成的食品 。亲人先把擂茶倒入碗中,每人一碗。我把碗端到口边,先呷了一口,果然充满擂茶独特的浓郁香味。随后边喝擂茶,边吃菜板,吃“米藏”。在故乡,吃上传统特色的擂茶,其感受真的美妙极了。吃完以后,在赞叹之余,我总觉得有点遗憾,这擂茶还难以完全像以前吃的家乡擂茶韵味。于是我坦率地把感受告诉亲人。亲人说,你说的那种茶须在家里煮,但这也不难办到。明天,我请—位乡里老婶一起帮着煮。第二天一早,老婶真的来了。她约莫七十岁,身体十分健朗。她还带来一些擂茶必不可少的野生植物,这些在墟里是不容易找到的。

    为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学点擂茶传统制作方法,也参与了擂茶的全过程,从中仔细观察,掌握要领。擂茶的材料和做法大体分为三部分:其—是配制茶水。这需要多种材料:山茶叶、苦鷚心、茴香叶、福老麻、雷公根、番薄荷等,还有花生仁、生芝麻、胡椒粒和小虾,样样都要齐备,缺—些也可以凑合着用,当然味道要逊色些。把这些材料—起放进带齿纹的专用擂钵,加上少许凉开水,用番石榴棒不停地打磨,直至成为菜泥备用。其二是炒制配菜。上乘的擂茶要求蔬菜种类越多越好。通常用的是甘篮菜、油菜、菜豆叶、韭菜、饭匙菜、树菜等,还有黄豆(或白豆、赤豆 、豆腐丝、花生仁、干虾仁等。菜蔬要分别切碎炒熟,豆类则要爆香,然后分别装盘,摆在桌上,待用。吃时,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取用,这种方式一如自助餐。其三是备好谷物食品。首选是“普米”(一种用稻谷制成的爆米花 ,或者用“米骨” 用稻谷蒸熟制作的米乾 煮的饭。这两种东西制作起来都很麻烦,但农家都常年储存,随时取用。所有配料都准备停当,时间已经不早了,可以开饭了。老婶便把刚烧开的一大壶水倒进擂钵,不停地用擂茶棒搅拌,让菜泥溶化在水中,即成一钵擂茶水。吃时,各人从摆在桌上的菜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然后加上“普米”,主人再给你加上热热的擂茶水,这就是擂茶了。吃擂茶很讲究礼仪,主人会不断地劝茶,大家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说明擂茶煮得好。擂茶这种乡野食品,看起来不太雅观,像一钵大杂烩,初吃的人对此十分惊讶。其实,擂茶中食不中看。看起来倒胃口,吃起来很香,很吊胃口,越吃越爱吃。擂茶富含营养,很容易消化,平常两碗的饭量,吃擂茶可得增加到三四碗,甚至五六碗,而不觉得肚子胀。当地流传一个“够了,够了,又一瓯”的擂茶小故事。说的是一位新做丈母娘的人到客家乡里走访亲家,亲家以擂茶款待。擂茶的美味使她胃口大开,吃了—碗又—碗,亲家还不停地劝茶,她虽然还想吃,但又不好意思,连连推辞,说:“够了,够了”。但还是接受了亲家的劝茶,不断添加,不断的吃。这个故事表明了擂茶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次省亲,使我有机会吃了家乡地道的擂茶,重新尝到故乡传统食品的美味,还亲身参加了烹饪,掌握了擂茶的技术。并在品尝擂茶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乡情。我觉得传统的东西不能轻易丢失,包括传统的食品都应该继承下去。省亲结束后,我在河婆购置了一套擂茶工具带回家,以便经常地擂茶,让家人感受故乡的传统饮食文化,并让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你是本文的第2745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5-11-20
作 者: 刘荣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