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汕妇女制作红桃 水果是潮汕人逢年过节的必备品 植物是潮汕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提示】 潮汕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植物作为自然界一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生物,已经渗透到潮汕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被广泛地应用于潮汕传统节俗、婚姻、日常生活、信仰崇拜、丧葬等等习俗以及民间俗语中,处处无不体现着植物的广泛作用和影响,潮汕民俗也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习俗 植物是传统佳节必备品 潮汕传统的节庆十分丰富,心细者可以发现,潮汕人过节离不开植物这个重要角色,像一年之中的春节、人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等等大大小小的节日,各种草木、花果等植物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潮汕文化专家方烈文在《潮汕民俗大观》里介绍,柑桔是潮汕人过春节最常用的果品。潮汕人称柑桔为“大吉”,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客厅摆上一盘大桔。出门拜年时,一定要带上礼物,俗称“手信”。礼物轻重要根据家境而定,一般有糖果、饼食、烟、茶、酒等,以及一对(或几对)大桔。其他礼物可有可无,但大桔是不可少的。来宾送上一对大桔,主人要回赠一对大桔,双方说一些祝福的话。这样,拜年者一大清早去拜年,晚上归来,其他礼物可能都送出去了,剩下的就是一对大桔,而这一对大桔已不是自己带出去的那一对,不知道换了多少家了,因此,潮汕人把拜年戏称为“换柑运动”。 此外,人日节食“七样羹”;清明节食蒸朴籽;端午节食栀与“粽球”;中秋节买柚子、食芋头;除夕夜、灯上棚、元宵夜食大蒜等等,都表明植物与潮汕饮食习俗息息相关。潮汕民间人日节所食的“七样羹”,均谐音取义,以兆吉祥之意。芹菜,谐音勤财,象征勤奋发财;葱,谐音聪,象征聪明;蒜,谐音算,象征有钱算;春菜,谐音春财,象征发大财;芥菜,潮人叫大菜,谐音大财,也是象征发大财;莞荽,谐音缘随,象征有姻缘到来;厚合,象征百事合想,万事如意。 潮汕人的七夕节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活动——“出花园”。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穿红皮木屐,用两个最熟的石榴做祭品拜“公婆”。中午,家里要备办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鸟蛋等共12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葱、芹菜等为主,象征孩子长大后能会算会除,聪明勤快,处处合心想。孩子入学第一天吃的四道菜,猪肝炒芹菜,象征聪明,日后做大官;鲢鱼象征长大能长进成龙;四方豆干象征黄金印;一对红鸡蛋象征连中双元。潮汕民间过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买柚子拜月,因为柚谐音“油”,隐喻富得流油;而柚子民间称为团圆果,象征月下合家团圆。孩子入学第一天祭拜孔子所用的糖葱是中空的,隐喻孩子通窍,不闭塞,将来有长进。 饮食 潮汕人的菜谱处处有植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潮汕人在长期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饮食习俗。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源,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中。据潮汕文化学者李开文、刘霁堂介绍,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能说潮汕话,就必定能讨到一杯茶喝”。无论是嘉会盛宴,或是闲处逸居,乃至工棚店铺,甚至田头路边,随处可见一幅幅擎杯提壶、长斟短酌的情趣画卷。冲饮工夫茶成为潮汕地区普遍的民俗活动。饮工夫茶是潮汕人日常起居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如三餐。潮汕人把茶称为“茶米”,足见工夫茶在潮汕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潮汕先民在年复一年的民俗活动中,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极大保健功效的饮食习俗文化。潮汕人人日节食“七样羹”,是古代医家提倡菜肴丰盛、荤素兼食的饮食文化,极有利于促进胃肠消化吸收,维持体液酸碱平衡,预防节日便秘,祈祝春节吉祥如意,身体健康,故而潮汕俗语称:“食七样羹,食老变后生”;清明节食蒸朴籽,则可清风祛淤,清脾健胃;端午节食粽子,是因为“食粽才健壮”;食栀,是因为“栀子,有清热泻火,除烦解郁,凉血解毒,主治胃中热气,泻三焦火,除时疾热,去热毒风等功效”;食真珠花菜,是因为可以除去腹中毒质;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等节日食鼠壳,是因为“食之可避时气”。妇女坐月子,一定要用艾草煮成汤,兑在热水里面洗身,这有止痒去癣的功效。 潮汕杂咸泛指潮汕地区所有的佐餐小菜,是对古代饮食习俗的一种保留。其种类繁多,不下百种。“杂咸铺”里面出售的,连店铺的老板都不知道具体究竟有多少种。当中就有以蔬菜、瓜果为原料制作的蔬果类杂咸。主要有菜脯、咸菜、贡菜、橄榄菜、脆瓜、乌榄、香菜心、橄榄糁、酱瓜、甜瓜脯、咸瓜脯等。 语言 潮汕俗语有着诸多植物 潮汕人在长期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潮味十足的俗语,而植物在这些民间俗语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今年番薯不比旧年芋”、“食蒜,有钱算”、“三斗油麻倒无一粒入耳”、“十月菜头当洋参”、“一粒梅,三斗火”、“乘风敲橄榄”、“普宁豆干,热单畔”、“橄榄尻仓——坐不缀”等等。潮汕农村妇女喜欢以各种花果作为乳名,如“木仔”、“石榴”等,还有以植物之名命名的,如“兰”、“桃花”、“杏花”,它们有的象征繁殖力,有的象征女性的艳丽和可爱,女性用这些植物做名字,是对人的生命力的崇尚和赞颂。石榴、莲花、香蕉等植物被大量地应用于潮汕民间婚姻习俗,期盼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衣着 人们衣着也附上各种植物 旧时潮汕人尤其是小孩有穿肚兜的习俗。肚兜虽小,但人们充分利用这一小小的肚兜,绣上各式各样的图案,如绣上公鸡、寿桃、白头翁等;而女子出嫁,往往在肚兜绣上喜鹊、石榴、莲花、麒麟等图案。 戴竹笠是旧时潮汕人的一种生活习俗。竹笠就是用竹子做成的。潮汕乡村、山区到处盛产竹子。潮汕人的竹笠为圆形尖顶,有大、中、小三种。大竹笠直径近两尺,是一种肩背市篮买卖妇女金银首饰的人及普通人家在大雨下走路用的,较坚固。中型竹笠是用竹子青皮精工细制,里面的竹叶铺上油纸,外面画花鸟或写字,再敷上熟桐油,很坚固耐用,是老百姓做客或妇女戴用的。小型竹笠较轻便,无论犁田锄地,挑担买卖,还是上路赶集,都可以带而用之。劳动之余,在地面坐下休息时,这种薄笠可作扇子用;不用时,放在身边或畚箕、担子上,不占空间,如果丢失了,也损失不大;用破旧了也没人笑,还可以反过来盛东西用。 文化视野 潮汕民俗有着“植物信仰崇拜” 植物在潮汕民俗中被广泛地应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现象。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陈友义花了近一年时间,写出了《植物在潮汕民俗中的应用及其文化审视》一文。在这篇一万余字的长文里,陈友义从文化学的高度,探讨潮汕民俗对植物的广泛应用这一文化现象反映的潮汕人民风民情——植物信仰崇拜,具有的浓郁潮汕地方特色、明显的季节特征、鲜明的象征与隐喻特色,以及营造了节日欢乐气氛,趋吉避邪与保健功效的文化功能。 自然界中的草木,充满生机与活力,而四季飘香的花果,往往激发人们的情趣,因而也被引入各种节俗中,并形成了一系列驱邪避邪祛病的节俗内容。据陈友义分析,潮汕民俗中的植物崇拜,能有效地满足人们趋吉避邪的心理需求。潮汕人初一早吃“飞龙菜”、豆干,其意头是新年飞黄腾达,发财当官。元宵节家家户户喜欢在门楣上插榕树叶和竹子,妇女喜欢把两片榕叶插在头上,孩子们则取一片夹在耳朵边,表示人们向往吉祥之意。端午节时,各家各户都在门檐上插菖蒲、艾草,是为了禳邪招福。旧时潮汕民间喜欢穿草鞋,是因为草鞋能去邪气,驱鬼怪。红花在婚嫁、丧葬、“出花园”、小孩受惊夜啼等习俗中大量应用,盖因“红花是皇帝,红花辟邪气”。迎神、游神时,乡里老大,一手拿着石榴枝,边走边用石榴枝蘸水挥洒,是为开路净道,表示四方吉祥。潮汕人喜欢在自家门口种仙人掌,是为了辟邪。 【相关链接】 红花给婚嫁带来了喜庆 石榴在潮汕民俗中则被称为红花。潮汕人订婚、送聘所带礼物,不论轻重,都必须有一对红花,如果没有,对方会认为是不吉利或无头彩。婚嫁之日,嫁妆要放进一对红花;新娘出嫁前要洗红花水,洗毕还要在发鬓上插上一朵红花;搀扶新娘上轿的“好命人”要一边用红花水泼向花轿,一边念着“花水泼上轿,阿奴变做夫人样”的顺口溜;新郎家在迎娶当日,也要在门顶及婚床插上一对红花;新房的布置也要用石榴的图案做装饰。婚后三日,新娘回娘家时,必须做“石榴”(用糯米粉捏成石榴状蒸熟的)。 植物是潮汕民居“吉祥物” 潮汕村庄多有种植榕树和竹子,是谓“前榕后竹”,就是说,榕树要种在屋前面,竹子要种在屋后面。潮语叫榕树为“成”,“前榕”暗示事业有成;竹则象征节节攀升,暗示日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姿娘仔”的嫁妆喜欢锈有莲花、吹笙童子的画图,隐喻“连生贵子”;出嫁时,往往在肚兜绣上喜鹊、石榴、莲花、麒麟等图案,隐喻的是喜庆快乐,婚后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石榴花是潮汕人最广泛、最普遍、最经常用的吉祥植物。种植石榴树,已成潮汕人的传统习俗。人们往往喜欢在屋子周围或村前村后种植石榴树。大株的石榴树开花结果,果熟皮裂露出洁白香甜的嫩籽,好象少女的笑口露出洁白的牙齿,使人见面喜悦,既可欣赏又可口,给人好感。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