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神”缘由有段“古”
        该民俗缘由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朝廷为抗郑成功,派平南王尚可喜、总督李栖凤视察沿海各地,自潮州直至与福建接壤的汾水关一带,被划为不准人居的迁界地区。潮属沿海6县居民全部迁入内地,一切田园、庐舍概行拆毁,并于潮州六县沿海增筑墩台84个,设立椿栏,严禁居民出入。至康熙5年(1666年),澄海县建制撤销,全部并入海阳县,对敢于越界者,一律杀无赦。

        澄海诗人佘元晖曾赋诗云:“万灶烟深余废井,千山月冷照孤松。哀鸿遍地归何日,只索吞声说旧踪。”记述了迁界事件(俗称斥地)中人民离乡背井之悲惨情景。男女老少绵恋家园的难分难舍心情,临走时,家家户户崇拜诸神,合家跪地禀报“从此无能奉敬”了。故此,千家万户都备办礼品“三牲”,香烛纸钱为诸神饯行,称为“送神”。

        清康熙7年(1668年),广东巡抚王来任、两广总督周有德巡视海界后,即“绘图上疏”请展复。康熙8年(1669年),朝廷派员巡察批复恢复澄海县建制,原县地域复归,让人民归乡。由此,人民欢天喜地,感恩庆幸。因此,潮澄饶一带沿海人民便自然而然地敬奉朝拜诸神,及岁后逢腊月就“送神、拜平安”这个习俗,世代相沿至今。

        粿食也凸显养生文化
        潮民谚云:“时节做时粿”和“时令防时病”,其实这是卫生谚语,反映了古代潮人先贤早就认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保健医学,有选择性地利用适合时令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草药或果蔬,用科学操作工艺拌入米粉,加工研制烹调成可口美食粿品,使人即可享受美食品福,又是成为适合节气时令的粿食药膳。古医实践认为,时令粿食能增进食欲,提供营养,调摄养生和医药保健,益寿康宁之功。

        《潮州府志》载:韩愈来潮州在《谢表》中说:“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陆贾《南行记》说:“……每当寒暑交接,晴雨变换的时节,起居饮食,就应加倍注意调理了。”由此,潮汕古代显有盛誉的医家先贤都通过生活实践的亲身经历和临床验证,更进一步认识到时疫是天地之疬气,指出一年四季,日常起居饮食必须顺应四时而适寒暑。

        然而,在古代时疫流行、缺医少药、免疫疾控滞后的岁月,医家先贤就科学地针对“时令发时病”的诱发机因,因地制宜地提出“时药治时病”的医学论理,发动千家万户采用中草药加工拌和米粉制作烹调,采用“时节做时粿”这种既是粿食又是预防药膳的粿品,合家老少享口福,普遍来达到防治时病的手段和目的,这称得是古代潮人医贤广泛开展群防群治所采取的一项预防时病的科学创举,对潮汕人民作出了极其有益的贡献。这种粿食与养生的医药保健文化,时至今日医学科学技术十分昌明的年代,仍然深受潮人世传弘扬,潮汕粿点美食,更特别深受人们青睐,这里仅浅谈几种较享名的粿品药膳及其对养生保健的功效。

        鼠曲粿。春节、元宵做鼠曲粿,是用潮汕田野生长的鼠曲草清洗干净槌烂拌入糯米粉加工揉捏成粿皮,包入馅料烹调蒸熟而成。鼠曲草又名佛耳草,是菊科草本植物,性味甘平,食之有化痰止咳之效。冬春季节易患风寒咳嗽,故适量食之尤为时宜。

        潮人有元宵“三甑齐”的俗语,即菜头粿、甜粿、酵粿各一甑(笼)。

        菜头粿。萝卜,潮人称“白菜头”,与“彩头”谐音,祈祝新年好运、大吉大利。其以大米为料,舂后与手工研磨成的菜头浆糊搅拌均匀,拌入肉丝、虾干、香菇等美味配料蒸熟而成。民间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家开方药”的谚语,足见元宵吃菜头粿的好处。

        甜粿。以糯米为料拌白砂糖(或红糖)加工精制蒸熟而成,做法是将浸洗清净的糯米舂成粉后,按比例拌入白糖或红糖、渗加水份充分搅拌均匀搓揉,后放入蒸笼蒸熟而成。元宵食甜粿,象征着甜蜜、幸福。

        酵粿,亦称发粿,以大米舂成粉为料,拌入白砂糖并渗加水份,按比例加入发酵饼(俗称大酵)让其充分发酵后放于蒸笼(蒸甑)蒸熟而成。元宵食酵粿,象征着发财致富。民间有句俗话说:肚痛食酵粿———倒好。其实,酵粿中拌入发酵的大酵或当代使用发酵粉都有增加胃肠蠕动消化功能、祛胃肠疾病功效。

        “时节做时粿”粿食殊多,如清明节食朴枳粿,五月节食栀粿,六月食草粿,还有青叶粿、韭菜粿、虾米笋粿等等,这些粿食各有防病治病之医学道理,真乃“时令防时病”之粿食文化精髓。

你是本文的第723位读者
来 源: 《羊城晚报》2010-02-05
作 者: 彭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