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享有“文化之乡”盛誉的揭阳渔湖都(今揭阳市经济开发试验区)广美村,因明朝出了个力扶南明残局的礼部尚书兼兵部尚书黄奇遇更加闻名遐迩。广美村位于榕江南北河交汇处的葫芦形半岛中部偏南,榕江支流溪港之尾端,占称“港尾”,谐音“广美”。 广美村碧水环绕,土地肥沃,远在宋代,便有先民在此垦植生息。元末明初,原居于潮阳陂尾(今汕头市潮阳区波美村)的黄凤溪迁到此立籍,是为广美黄氏始祖。二世祖黄渔湾因有功于朱明王朝,受封为中宪大夫,在广美村修建祠庙。他的曾孙黄济于明宣德四年(1429)中举。后有子孙另创西庵前、全美、许厝等村庄,黄凤溪裔孙遍布海内外,约有2万多人。 黄奇遇是广美黄氏的第11代,明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登进士第,与同榜登第者郭之奇、辜朝荐、宋兆榆,被誉称为揭阳“戊辰四俊”,他们与潮汕各地同榜进土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合称为“潮州后七贤”。本文就以黄奇遇为主线说开去。 无论为官为民,黄奇遇都处处为君国、为民众着想。他为人光明磊落、高风亮节。晚年归隐故里,关心公益,捐出田产以奖学,使村中重教兴学蔚然成风,贤能辈出。早在19世纪60年代,随着汕头对外开埠,广美人是揭阳最早引进“番花”(抽纱)业的乡村之一,从商者很多,他们把“番花商行”开到上海、北京、天津、香港等地,生意直接做到印度加尔各答、缅甸仰光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因此,广美村逐步发展成为著名的侨乡。 古宅揽胜,寻找黄奇遇的人生足迹 座落于广美村西面的“金马玉堂”,是黄奇遇于明天启七年(1627)乡试秋闱中举后兴建的府第,坐东向西,南与太史第相邻,前面是清澈秀丽的溪港,岸上绿树成阴,风光绚丽。虽然是潮汕传统建筑格式,但又别出心裁。其格式是“单臂剑”下山虎,给人的感觉是简朴、实用。是偏门楼带前排朝厅,下屋3间,3重石门带3个天井的独特建筑。走进宅门,令人深感到金马玉堂的简朴实用,既具传统建筑特色,又有自身的特点,把住宅、花园和功用房(书房或工具房)有机地结合起来,变化多端,既幽深又敞亮。 在古宅中穿行,我寻寻觅觅,从块石片瓦间试图找到这位明代名臣遗留的蛛丝马迹。据黄光启编著的《广美文史》载:黄奇遇,字亨臣,号平斋,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康熙五年(1666)。父亲黄弘宪,字浩然。黄奇遇共有3兄弟,二弟洪遇,三弟正遇。 幼年的黄奇遇饱受贫苦生活的煎熬。父亲外出谋生,一去音讯杳如黄鹤,生活重担全落在母亲林贞慈身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年黄奇遇虽未能入私塾读书,却能自觉地为母亲分忧,每天一早就起床拾猪粪狗粪。在拾粪之余,就在书斋外静听塾师讲课。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又好,对塾师所讲诗文均能牢汜。塾师陈宝石被黄奇遇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免费让其入塾读书。从此,黄奇遇更加勤奋好学,以弱冠之年考中秀才。 天启七年,黄奇遇在乡试秋闱中举。第二年,上京应戊辰科试,登进士第。朝廷按例给假4个月,他衣锦还乡,祭祖、建宅、完婚,与江夏林老秀才之女林靖肃小姐喜结良缘。 黄奇遇在喜庆的气氛中并没忘汜恩人,他始终记住两个人,一个是塾师陈宝石;另一个是无私资助他上省城京城参加会试科考的邻村屠夫黄旺赐,分别登门拜访答谢,还特送给家在东寨村的陈宝石先生一份数十石田产的地契,给老先生置养老书田。 从金马玉堂大门出来,向南穿过马房巷,面前出现一个可容千人集会的小广场,小广场东侧,由北向南依次为太史第、黄氏宗祠。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