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濒临大海,有韩江、练江、榕江三江贯穿其境,境内水网纵横,在潮汕俗语中,有不少是反映了海滨特色的。有反映潮汕海产的,有反映海产习性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潮汕人形容夫妻一高大一矮小,经常用“乌燕配青脚”。“乌燕”和“青脚”是两种梭子蟹的名称。梭子蟹俗称蛴。在饶平县柘林湾有一种大青脚蛴,体形很大,常见每只一二斤,到了繁殖期甚至五六斤,腹下白亮,壳色青绿,两只长螯更是青得炫目,每只足有尺半长。青脚蛴的“配偶”乌燕却是小巧玲珑,八脚两螯都很小。它们常常在一起,特别是产育期,双栖双游,形影不离。
    一个人如果“枭情绝义”,潮汕人往往称为“枭过鲎母”。
    鲎是一种亚热带海产底栖动物,主要生长在滨海多藻类的沙质底。我国沿海地区,从江浙以至海南岛都可见到,但最多的是在福建和潮汕一带的海滨。
    鲎的形状像一只铁铲,从正面看来又像一顶钢盔。唐韩愈来潮州时,在其《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中,第一句就说到“鲎实如惠文(言鲎外形如战国赵惠文王所戴的帽子)”。鲎体分头胸、、腹及尾3部分,头胸甲宽阔,呈半月形,腹甲略呈六角形,尾似刺刀,有尖刺,人若碰之就会流血。它的一切器官都隐藏在钢盔似的硬壳底下,“眼在背,口藏在腹”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壳比蟹壳还要坚硬,四周有刺保护得非常周密。
    很多人不曾见过鲎,也不识“鲎”字。“鲎者,候也,善候风。诸水族变候之而出,故曰:‘鲎’”  (《广东新语》)。潮汕人对“鲎”这个字,也读作气候的“候”。由于鲎善候风,沿海渔民观察鲎之浮沉情况,便可以预测气候之变化,十分灵验,故有潮谚曰“准过鲎”。
    鲎除了那古怪的如惠文冠的形状以外,还有另一个特性便是雌雄相负。《尔雅翼》说:“(鲎)过海辄相负于背,……其相负,则雌常负雄,虽风涛终不解,故号‘鲎媚’。”  《埤雅》也云:“雌(鲎)常负雄而分,雄者多肉,失雌则雄不难独活。渔民拾之,必得其双。”通常鲎是雄小雌大,放在水面,雌鲎沉到水下,雄鲎则浮在水面。渔民捉了雌鲎,雄鲎往往留在旁边不逃走,一动也不动,十分老实,故也有潮谚曰“老实过(雄)鲎”;可是如果捉了雄鲎,那雌鲎便咕嘟一声沉到水底去了。造成古人常说的雌雄相负的特性的原因,乃是由于海滨平日不易见到鲎,只有春末夏初最多,而这时正是鲎交尾上岸产卵的时期,所以“相负而行”;并且雄鲎为了守护产卵的雌鲎,往往不肯离开。雌鲎则为了保护自己后裔,一有危险发生,自然先沉到水底去了。潮汕海滨居民,对于鲎的这种生活形态很瞧不起,尤其不满意雄鲎追随雌鲎,而雌鲎一人有危险,却自己先逃命的自私态度。于是就有潮谚曰“枭过鲎母”,喻人的无情绝义。又因为海滨居民熟悉鲎的生活情况,故每逢捉鲎时必先捉雌鲎,这样往往一捉就是一对,因此,潮汕有些地方也用“捉鲎”来作为捉奸的替代语。
    “煲(虫宅)拍死猫”形容不了解事物性质,按常规的推断而冤枉了人家。这句话也来自(虫宅)的特性。(虫宅)即海蜇,是海生的一种腔肠动物。当姹在海里漂游时,一个个的体积相当大,但煮熟或者腌干后,失去了体内大量的水分,就剩下干瘪瘪的一小块(虫宅)皮。民间就流传一个“煲(虫宅)拍死猫”的故事,说有一户人家,一日接到一位亲戚送来的一篓鲜姹,交代妻子煮了。妻子从没煮过海味,离开厨房干其它事儿,约一小时后揭开锅一看,没有了,只有几小块(虫宅)片在水中晃荡,再一看,一只猫伏在灶边睡着了,心想:一定是猫偷吃的,一气之下,就把猫给打死了。
    也有根据海产的特性然后再引申出它的比喻义的,例如:潮汕人把孤立无援的弱者称为“无脚蟹”,是基于人们对螃蟹的认识。潮汕地区滨临大海,螃蟹是这里的主要水产之一,是筵席上的美味佳肴。潮汕一带的螃蟹品种很多,常见的就有肉蟹、膏蟹、赤蟹、花蟹、梭子蟹、田蟹等等。螃蟹是靠脚来横行的,如果失去了脚,便寸步难行,只能任人宰割了,因而用它来比喻孤立无援的弱者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实,用“无脚蟹”来比喻孤立无援的,来源很久。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中写道:  “我又是个无脚蟹,不是干娘,邻舍家谁肯来帮我?”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也有这么一句:  “你是个孤身女儿,无脚蟹。”又同书《徐老仆义愤成家》:  “(颜氏)哭道:  ‘二位伯伯,我是个孤孀妇人,儿女又小,就是没脚蟹一般。”
    “斑鱼骗食蚁”通常用来指那些借小利作为诱饵来坑人骗人的行为。来源斑鱼捕食方式。
    斑鱼,学名乌鳢,属淡水鱼。体表有像蛇、斑马一样的斑纹,故名斑鱼。头像蛇头,圆台形。斑鱼的捕食十分有趣,有时跳到浅滩,一动不动,装死。蚂蚁见之,以为死鱼,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前来分食。斑鱼待到身上的蚁多,便跳入水中,身上的蚁则浮于水面,终为斑鱼所食。农民见此景,称曰:“斑鱼骗食蚁”。也有根据海边劳动经验而形成俗语:  “险过刮紫菜”。紫菜,也叫甘紫菜,红藻类植物,生在海岸边,紫红色,可以食用。潮汕滨海,海产丰富,生长在海边石头上的野紫菜细软无沙,鲜美可口,是潮汕物产之一。紫菜虽然好吃,但收割却要冒很大的危险。例如,潮阳县离海门镇洪洞湖山不远的海面上有一座小岛,名叫“牛母石”,这里水咸而洁净,出产的“牛毛紫菜”是紫菜中的极品。但此岛地处风口浪尖,且紫菜成熟于每年夏秋季台风季节,身处孤岛险地采紫菜要有一套熟练技术,采割时要看准天气及时离开,否则随时会遇上风浪无处藏身。南澳一带也称“险过南澎刮紫菜”,都出自相同的生活经验。
    “好好鳖刣到屎流”,是形容工作不得法,好端端一件事,却弄得一塌胡涂,不可收拾,难以善后。或者形容某些人不知自爱,自毁前程。
    鳖,俗称脚鱼、甲鱼、水鱼,是很好的营养滋补品,宴席上的佳肴。民间刨鳖,让它在鼎中游水,炉里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升高,鳖渐渐受不了,越游越快,尽力挣扎,终于排泄尽出,肠中无物,然后将鳖拿出来冲洗清水,开膛破肚,干净利索,毫不费力。
    不懂得削鳖的人,将一只活鳖放在砧上便用刀;或把鳖头横刀吹去,鲜血直喷;或像刣鱼一样先破肚,让它拼命挣扎;或用刀把鳖打昏,此时的鳖都会屎尿失禁,流满砧板,臭不堪闻,整只鳖被弄得一团糟。
    “白虾钓狗母”,意思是使用较小、较低廉的代价去骗取换取较大的利益。“狗母”是鱼的大众叫法,身带浅色花,头呈三角形,扁平,最喜欢吃虾肉。垂钓者用一点虾肉作拇,便可引诱它上钩,故有此语。

你是本文的第1310位读者
来 源: 《潮汕俗语文化趣谈》
作 者: 王伟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