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县城工作后我就很少回乡。偶尔回乡,也是去也匆匆,走也匆匆,根本没有品味到家乡的泥土芳香。而这种泥土香,是我童年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亲切、温暖。其实,只要静下心来,凡尘俗事一切的烦恼、压抑、不快都暂时寄在爪哇国里。细细梳理脑海中的记忆,童年的乐趣挺多的,捉土猴就是其中的一项。

  土猴,是潮汕话对一种像蟋蟀的小动物的叫法。它的身体是黄白色遍身光滑细看有点像猴的模样,这大概就是潮汕人为什么称之为猴的原因。它属“油葫芦”一类蟋蟀科的昆虫。

  捉土猴,人少显得孤单,人多又觉碍事。三二小孩最佳。找一个晴朗的日子,三二小孩各带捉土猴的工具,有的手执玻璃瓶,有的捎带一纸盒,可作装土猴之用,夸张的还带一小木桶。然后,就直奔“战场”,或是山坡,或是田埂。土猴的特性是穴洞而居。找到风水宝地之后,它就会掘洞。工程做完后,洞口处用黄土掩盖。像是一扇大门,保卫它的领地。可惜,它的这扇大门是优点又是缺点,它让我们很快就找到它的家,因为洞口处掩盖的黄土是新土,这是识别土猴家居的方向性指标。找到土猴的家,下一步就要把它从洞里逼出来。于是,我们带来的玻璃瓶就发挥作用了。把装满水的玻璃瓶倒置,嘴口对住洞口,隔不了多久,一只吃满了水胀着肚子的土猴就会从洞里爬出来。听大人讲三国故事水淹七军后,觉得自己挺有军事天才,也能够水淹土猴。有时到土猴的洞口,但进攻的武器、水源离战场太远,这时,小木桶就起了作用。两个小伙伴合力把远处的水抬来,这时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有时灌土猴也会有上当的时候。找到土猴的洞口,放水进攻,可等老半天,却不见土猴出来。原来,这是土猴弄虚作假作的一个住所,它真正的住所在别处洞穴。

  可土猴这一招并不高明,我们发誓要把狡猾的敌人揪出来。当然,结果也是我们取得胜利。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我的童年没有电脑可上网,没有“喜羊羊”可作伴。但这种亲近土地的玩法,别有一番童趣。        

你是本文的第72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3-08-06
作 者: 潘伟斌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