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风情地图》 最新 图1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民俗风情地图/刘广玉编著.一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1
    ISBN 978—7—80221—495—8
    Ⅰ.中… Ⅱ.刘… Ⅲ.风俗习惯-中国 Ⅳ.K8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194604号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不同的民俗风情有各自不同民的节日、婚恋、礼节、饮食、建筑服饰、民间喜好和禁忌等表现民俗风情的主要方面。所以,我们这本书主要从“风俗特色”、“节日民俗”、“婚恋民俗”、“礼节风俗”、“饮食风俗”、“建筑风情”、“服饰风情”和“喜好与禁忌”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
    我国传统节日甚多,但最主要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民族文化的特有风貌和丰富内涵。同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也过汉族的节日,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节日,而且节日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婚姻的缔结历来被视为“正家”之始,终身大事。因此,有关婚姻礼俗自然也就备受关注。
    我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节。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情好客,崇尚礼节,待人接物,讲究礼貌,也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饮食风俗,包括居家饮食风俗、节日饮食习俗、待客饮食习俗、饮食礼俗等。各民族饮食习俗的交流促进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独特食俗常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饮食风俗。
    民居建筑。建筑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的具体写实,有强烈地表现性;民居,就像人的服饰。服饰,是文明的产物,而建筑是文明的“服饰”。一个文明的民族和社会,总会把它的精神凝结在它最坚固也是最庞大的创造物——建筑之上的。所以说,民居,是一道永远的风景,值得观赏。
    服饰和衣着穿戴,它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标志,除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外,还有审美、研究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的价值,而且还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象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相关的制作工艺及艺术趣味,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绚丽多彩的独特服饰,构成了一座独特、美丽的五彩”花廊“。
    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禁忌,在语言行动上,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禁忌称为忌讳,是由于对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它是禁止同“神圣”或“不法”的事物接近,以避免招致惩罚,与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同的是,禁忌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信仰基础之上的,是对神灵崇拜和巫术的民间信仰,人们用以规范自己的信仰行为。
    禁忌一般通过口头传承和行为示范在民间流传,禁忌的事象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可谓无奇不有。它渗透于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今天的观点来看,有的禁忌是合理的,有的禁忌则是不合理的,应该摒弃的。
    以上说明性文字,在每章相应部分不再出现,免赘述之嫌。同时由于篇幅所限,本书每部分也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特色。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大凡人们都知道的就不再赘述。比如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避署山庄等“官邸”都没有纳入编者视野。如果想了解详细情况,请按照本书所示,亲自去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想必感受更深。各章节的说明行文字,统一在第一章详细说明,后面的内容,如果没有必要,就不再说明,以免重复。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56个民族56朵花”,55个少数则以当地固有民族(如青海的土族和撒拉族)以及居住在当地人数较多的加以介绍,如侗族,贵州有,湖南也有,但居住在贵州的侗族人口较多,在介绍侗族的民俗风情时,就放在西南卷。其他类似的民族民俗也按此处理,希望不要由此引起大家的误解。

你是本文的第1257位读者
来 源:
作 者: 刘广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