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各地,到处可听到有人把“人物”称为“脚数”或“脚数仔”。这种称呼从何而来?

  据说从前,农民在田里收获作物或分配产品时,因没有笔墨纸砚又恐遗忘,有人便把数据用手指甲刻划在自己的“脚廉”上,待回家后再重新抄写、存查。

  有这么一则笑话:有一个人在“脚廉”上记了几笔账,劳动后回家时竟忘记自己的脚上划写有数字,走到溪沟边,跟着人家一齐下沟洗手脚,这一来,便把“脚数”给洗掉了,待他发觉时才大声叫嚷:“害了,我的‘脚数’不见了!”惹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此后,众人就送他一个雅号,叫“唔见脚数”。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脚数”源出于旧社会的圩埠头。那时,掌管公秤的“亚牙”,每称一吊货物时就大声报数;记账者用“脚廉”当牌记数,待这位顾客?穴或货主?雪把全部货物过秤后,结好账,才把“脚数”擦掉。

  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脚数”的含义也越来越广了。如“这个脚数”早已成为“这个家伙”代用词了。有的在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时,这样说:“这是我个?穴的?雪‘脚数仔’!”

  再如:几个人互相配合得好,共同完成了任务,人家会称赞他们“真甲脚数”;反而,几个合作得不好、不协调、各顾各,人家就说他们“唔甲脚数”。“甲脚数”就人心齐、泰山移;“唔甲脚数”,三人四姓就着“散囊桶”。

  有人贪着“猪母肉”
  
  有人贪着“百六秤”

  这句俗谚出自一则民间笑话。

  从前有个屠夫,一天,他购买了一头老母猪,宰杀后把猪肉挑到外地的圩埠,充当肉猪出售。向其购买的肉贩子也不是个正经人,他见屠夫是外地人,就存心不良,准备诈骗。当二人议定价格后,在过秤时,肉贩乘屠夫一时疏忽,偷偷地换上了一个大秤锤。这么一来,屠夫挑来的一百六十斤母猪肉,过秤后只存下一百斤了。屠夫因心里有鬼,成交后拿了钱就跑。走到圩门,一算,顿觉不对:差了六十斤猪肉。这还了得,哪能就这样白白地损失?他立即返回去,找肉贩子驳秤。

  再说那肉贩子,他得手后正在高兴,但当仔细察看猪肉时,发现所买的竟是母猪肉,大呼上当,正好屠夫上门来。肉贩一把抓住他,斥责屠夫是个骗子,以次充好,把母猪肉冒充好猪肉出售。屠夫横眉怒对,也骂肉贩子是骗子,大秤买进“想食”人,换了个秤砣就偷了他的六十斤猪肉。于是二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相互揭短,揪成一团。路人见状,纷纷围观,前来劝架。最后,当弄清楚是这么一回事时,大家哈哈大笑,说道:“你们俩谁都没有吃亏:一人卖的是猪母肉,一人买的是‘百六秤’,半斤对八两,彼此、彼此。”

  这件事传开后就成了在潮汕地区广泛流传的一句俗谚。一直到现在,人们仍把那些“挂羊头、卖狗肉”,制造、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斥之为卖“猪母肉”;对那些为了贪小便宜而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开绿灯的行为,称之为贪“百六秤”。

你是本文的第697位读者
来 源: 《潮南》03年12月(总第8期)
作 者: 郑儒新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