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房会》中的李老三形象 最新 图1张

   潮州古城牌坊街的北端,有座潮州戏苑。戏苑大门两侧,有两幅潮剧人物浮雕,分别是《柴房会》的李老三和《荔镜记》的黄五娘。戏苑的朋友告诉我,这两幅浮雕出现以来几个月,在这里留影的游人数以万计,都以李老三为背景。我问:哪黄五娘呢?答:几乎没有。

  搞戏曲的人说话夸张些并不奇怪,我觉得上万游人与李老三合影而几乎没人与黄碧琚小姐合照,两者都不无夸张成份。但短短几个月,就有成千或几千人,都在这里表达他们对画中人李老三的共同兴趣,是一种值得玩味的文化现象。

  潮剧有几百年的历史,一直受潮汕民众的宠爱,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与全国其他地方戏曲一样,观众日稀,尤其不受青年人欢迎。但折子戏《柴房会》,却几乎各个年龄阶的人都喜欢,几乎是百看不厌,且不管是方展荣或者张展荣李展荣,也不管专业演员或者业余演员,所有扮演李老三者,都能稳住棚脚,令观众捧腹。

  为什么?

  论者多认为是《柴房会》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功夫,特别是椅子功、梯子功,让人大开眼界;剧中的台词和动作充满谐谑,逗人发笑。这是此剧受到广泛喜爱的部分原因。我以为根本的原因是在李老三这个人物身上。

  李老三是个什么人?他与黄五娘一样是我们潮籍乡亲,五娘是府城西门外花园村人,老三是饶平县三饶镇人。当然这都来自民间传说,潮州老百姓对此是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潮人的身份使他们拉近了与潮州观众的距离,产生亲切感。但这种亲切感与认同感,两人给观众的感觉却程度很有不同,富家小姐与贫穷小贩虽则都有好人品,你觉得哪个更可亲?

  潮剧舞台上的小贩、小店家、小百姓形象绝不少见,为何单是李老三如此深入人心呢,这就要归功于剧作家对这个人物那深入灵魂的了解和入木三分的刻划。老三是个卖■蔸水粉的小商贩,上场几句念白,就让你产生好感:“为生计,走四方,肩头作米瓮,两足走忙忙。专卖胭脂■蔸共水粉,赚些微利度三餐。虽无四两命,却有三分力,自赚自食免忧烦。”“可笑那班为富不仁,爱钱勿命,钱贯索缠身,■睡兼迫蹙。一朝钱贯索断,父母夫妻,棚拆戏歇。”看,正派、自尊、有正义感。他的话很土,很实在,绝不系帝王将相出场的英雄白,不像才子佳人满口的酸溜溜、文诌诌。一下子观众就发现,原来他是俺村那位老阿兄,老熟人。这个小人物,无钱无势,是自食其力过日子的老实人,虽敢当面斥阿义“圆钱目”,但本性胆小,听说柴房有鬼,立马心中一怔。但他心虚却“嘴鸟硬”,又因走遍江湖,认为阿义是在暗盘算、赚私利。但他毕竟仍有点心虚,睡前像夜行人过坟场唱曲壮胆一样,自言自语“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何须惊”为自己压惊。当莫二娘的鬼魂终于出现时,他怕得“脚筋软软■行又■企”,他拚命逃窜,钻椅爬梯,念咒求佑,拜请同宗李老君到李铁拐前来相救,语无伦次,几乎绝望,大喊“硬死、死硬”。

  这里不得不佩服编剧者的高明,极力渲染李老三的怕鬼,为他后来的好伸张正义而不怕鬼作一个反衬:鬼都不怕,还怕邪恶和困难?而作为表演艺术的戏曲,剧作家最清楚老三怕鬼这一段最有戏,最能出彩,所以不惜笔墨,挖深挖透。观众在欣赏椅功梯功中,又一次贴近了李老三。因为一般观众也怕鬼啊,时至今日,求神拜鬼之风不绝就是明证。于是,观众觉得李老三不只是朋友,熟人、乡里乡亲,实际就是厝边(邻居)阿兄了!

  作为一名观众,我最佩服就是《柴房会》编剧者在一出小戏中,如此多侧面地刻划李老三。其绝妙之处出现在莫二娘声声喊冤,又恭恭敬敬施礼称赞他好心仗义之后,他的善良本性,他的急公好义被唤醒,心神稍定,坐下听莫二娘细诉苦情之时那段唱词:“端坐在柴房之里/我劝一声冤魂鬼你莫悲声/你家住在哪一州,哪一府,哪一县,哪一乡/哪州哪府哪县哪乡/尊性贵名从头讲。”这段唱词表面在写他善良一面,实际是挖出乡间小人物那种附庸风雅的江湖味。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一些乡下人,没读过书,却向往有文化者。以前,言吐间会用上“之乎者也”的人,被认为肚中有墨汁。李老三被请上座听冤情,忽然有一种类似县太爷要审案的感觉,于是,他必须“端坐”,他坐在柴房里而加个“之”字,一字千金,不见得此字多余,却显示自己的文化水平。他要表示大度与耐心,于是把“哪州哪府哪县哪乡”来一次反复,也再一次表现自己的学识。此人真神品!

  李老三听完莫二娘的冤情,义愤填膺,怒火中烧。这类小人物,平素安分守纪,胆小怕事,但绝难容忍人间恶行。贼阳春的行径,激起他的义愤,不只不再怕鬼,而且要助鬼伸张正义。毅然带鬼魂赴扬州报仇。这时的李老三是多么可爱又可敬。我们为有这样一位乡亲,一位厝边阿兄而自豪!

  巴尔札克说他创作长篇小说《高老头》,写至高老头死时,自己也像死了一样。作家对自己笔下人物的熟悉程度,必须像了解自己一样,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我们觉得李老三是厝边阿兄,《柴房会》的作者应该觉得是日夜相处的家里人。潮剧有许多受欢迎的剧目,任那么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形象,哪一个有李老三这么丰满,这么鲜活?在潮剧舞台上,也许只有洪妙在《苏六娘》中扮演的乳娘可与媲美。黄五娘虽也是我们的乡亲,但剧作家对这位富家小姐能有几多了解?至多是一些间接材料加上自己的想象,因而,其形象远没李老三那么鲜明。

  蔡楚生说洪妙是“我们的国宝”;田汉写诗赞《柴房会》为“绝妙人间鬼趣图”。《柴房会》是潮剧的经典之作,会继续演下去,到潮州戏苑门前与李老三(浮雕)合影的游人,也会再继续下去。

你是本文的第939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9-10-14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