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一个顽强保留着中华民族原生态的民系 最新 图1张
                                                    三山祖庙 李维照 摄

  潮人先民来自中原,其先民有的是征战士兵,有的是举家而迁的灾民,有的是因家族或村落争斗而被迫南迁的难民。他们有的举族而动,有的合家而行,在长途迁徙中,扶老携幼,同甘共苦,历经颠簸,方达潮地。但在这个“蛮荒”之地,等待他们的是艰辛的生存环境。在古代,潮地冬天酷寒,夏天温湿,自然灾害严重,台风、海潮侵袭,鳄鱼、瘴疠为害,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到了唐代,潮地仍处荒凉落后状态,常被目为“蛮荒瘴疠”之区,以至成为朝廷谪宦逐客之地。“风雨瘴昏蛮日月,烟波魂断恶溪时”:“恶溪毒瘴聚,雷电常汹汹”。这些诗句,是谪贬至潮的朝廷高官对潮地的描述,它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映衬出这些高官被谪贬的坏心境。就连潮地的树木,也被称为“瘴树”,五颜六色的鲜花被称为“恶花”。
  潮地先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风、雨、雷、电、天体运行等自然现象,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既不能解释,又不能战胜,所以便认为万物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神明在主宰着,遂把它们当作神来崇拜。
  《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云:“粤俗尚鬼,祠庙兴矣。”潮地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从古至今,历经兵戎战乱、自然灾害、人为浩劫,建了遭毁,毁了又建,顽强地保留至今。分析潮地神庙的神祇,其祭拜对象,大致包括六个方面:

  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古人认为,日是宇宙的中心,日神羲是众神之主。原始神话以日为题材的故事特别多。如羲和生日、浴日、驭日;扶桑木上有日,每天由乌鸟背着巡行天空;羿射九日;夸父追日等。屈原在《天问》中曾反问道:“九天之际……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潮人称太阳为“天公”、“天恩公”。正月初九为“天公生”。人们把对“天公”的崇拜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各家各户门设“天公灯”,初一、十五日拜“天公”。各种庙宇前设“天公坛”,拜“老爷”之前,必须首先祭拜“天公”。这些都反映人们对太阳、星辰普遍崇拜的心理现象。
  在我国,民间还传说月神名叫常羲,并被视为女星神祇.《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月有二”。早在先秦时期,就把月亮作为祭祀对象的“六宗”之一。秦汉以后直到现代,由于嫦娥奔月神话的传播,嫦娥便成为月神。从春秋时期到清代,历代帝王均有在京城西郊设月坛祭月的礼仪风俗。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八月。中秋》记载:“十五日祭月,香灯供品之外,则团圆月饼也。……西郊夕月,乃国家之明禋之大典也。”清代以后,这个风俗便逐渐淡化了。但从中原移居南海之滨的潮人,却至今仍保持祭月的习俗,俗称“拜月娘”。到了八月中秋夜,从农村到城市,每当月亮升空之际,家家户户都摆着供桌,备有水果、芋头、月饼等,顶礼祭拜,祷求平安。可见,潮人对月的崇拜心理是根深蒂固的。
  对大地的崇拜。大地生长草木五谷,养育了人类。大地包容万物,使人类得以安居乐业。因此,我国古人对土地的崇拜跟对上天的崇拜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皇天后土,是主宰人类命运的两个神祇,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拜天祭地。《孝经》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偏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土地神也和人间的官吏一样,划地而治,各有一定的势力范围。《周礼》说:“二十五家置一社”。古代的时候,大约25户人家就要合伙修一座土地庙,所以土地神也叫社神,祭社神以酬谢地球对人间的恩赐。潮地村村设有土地庙,户户供有“地主爷”。每家每户,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都要拜“土地爷”。
  对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于古代人对自然天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所以便认为风有风神,雨有雨师,雷有雷公,火有火神,闪电有电母。世代居住南海之滨的潮人,称主宰潮汛之神为水父水母。每年九月初三和十月初四涨大潮时,沿海先民特别是渔民,都要在江河汇合处祭拜潮神,俗称“水父水母生”。另外,民间还传说风神为男性长者,其名为飞廉。他的长相是“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纹。”雨师名萍翳,传说“雨师号呼,则云起而雨下。”雷神称为雷公,传说雷公形象恐怖,鬼头、鸟嘴,两肩生翼,左手持鼓,右手执锥,以锥击鼓,便是打雷。雷声隆隆,可以打人。至于雷电娘娘,在戏剧舞台上出现的形象是,身披白色大氅,两手各持一片铜钹,铜钹相击,即生雷电,十分形象生动。可见,古人有着十分惊人的想像力。
  对自然物的崇拜。古人还认为,水有水神,河有河伯,石有石神,山有山神,树有树精,凡金、木、水、火、土,鸟、兽、鱼、虫,世间一切,皆能变幻为精灵。所以潮汕民间常常出现了设坛祭拜古树等奇特现象。潮地的庙宇,几乎都与石、树结下不解之缘。各种神庙不是在石洞下,就是设在古树旁。这说明,古人崇拜的对象首先是自然物,后再逐渐发展、附和到人身上,成为“老爷”。澄海莲华镇新楼村盛安楼前的古榕,就被村民当成“松妈”来祭拜。揭阳市榕城区仙桥镇平林村的“妈宫”,位于古溪湖心村东南侧的娘岭山坡的巨石下,距今已1000多年。潮阳东山有一巨石,被人们称为“石部父母”,大石旁的古树,民间称为“槐荫娘娘”。海门莲华峰旁的三块巨石,被封为“镇海将军石”、“宁海将军石”、“静海将军石”。潮汕靠海,也造出很多海神,如澄海莱芜的莱芜神女,就是一个重要的海神。受此风俗的影响,人们就认为船有船神、车有车神,出现开车的司机在汽车前摆供品、焚香祭拜车神等现象。
  对祖先鬼魂的崇拜。《礼记。祭法》云:“人死曰鬼”。民间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变为鬼,鬼魂还会转世,好人转世为好人,坏人转世变牛马;鬼具有活人所未能做到的特殊功能,能给活人带来祸福,这就是产生鬼魂崇拜的思想基础。为了不得罪鬼魂,使死人继续享受良好的生活条件,古代兴行陪葬。现在,在潮汕民间仍盛行看风水,修坟墓,以及对祖先亡灵的祭拜等陋习。每年清明节,每家每户都会把祭扫祖坟当成一年中家庭的一件大事来做,备祭品,烧纸钱,供死人亡灵继续享用。
  对古代先贤和民族英雄的崇拜。潮汕民间奉为“老爷”的各种庙宇,所祭拜的不是一般的先人,而是古代先贤和民族英雄。人们认为,这些先贤和民族英雄死后变成了神,会继续为民造福,所以祭拜他们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幸运。潮汕的庙宇,这方面的神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供奉传统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神农氏的“神农坛”,供奉张巡、许远的“双忠庙”,供奉宋代一位叫孙道者的“雨仙庙”,供奉林默娘的“天后妈祖庙”,供奉韩愈的“韩文公庙”,供奉陈元光的“开漳圣王庙”,供奉元末农民起义军陈友谅的军师何野云的“虱母仙庙”,供奉大禹的“水仙庙”,供奉晋国贵族介子推的“英毅圣王庙”,供奉造字圣祖仓颉的“造字祖庙”,供奉文天祥的“忠贤祠”,供奉抗元英雄陈吊眼的“陈吊眼元帅庙”,供奉大峰和尚的“大峰祖师庙”等,还有古代鲁国著名思想家、被历代尊为孔先师——孔子的“孔庙”。以上这些庙宇所祭拜的对象,均属先贤名人。另外,必须说明的是,道教所崇拜并抬出来当祖师爷的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著名思想家。
  说来也怪,潮汕人到庙宇供香,一般不称拜神,而是称“拜老爷”。所谓老爷,原指旧时的官吏。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曰:“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品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潮汕的庙宇俗称老爷宫,所供的“老爷”,其实都是一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有益于人民的官吏、名人,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但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渲染、利用,给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已。待续

你是本文的第1677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8-12-16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