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茶糖与礼仪》 最新 图1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烟酒茶糖与礼仪/陈建堂编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5
    (中华五千年文明图说)
    ISBN 978—7—203—05801—4
    Ⅰ.烟…Ⅱ.陈…Ⅲ.①饮食业—历史—中国—图解②礼仪—风俗习惯史—中国—图解Ⅳ.F719.3—64  K892.26—6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047965号

    近几十年来,“文化热”热遍各地,有所谓的“雅”文化、“俗”文化之分,具体而微,则有茶文化、酒文化、烟文化之类。论“雅”,则有“曲水流觞”品酒赋诗、深山古刹茗茶寓志,体味人生之雅;论“俗”,则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碗饮茶之“俗”。其实,无论雅俗,皆体现了不同人群的一种生活方式,  皆包含着一种精神追求,体观了一种文化形态。
    文化还有所谓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之分,而在物质文化这种客观存在之中,仍寄托着人们的精神追求。正如林语堂在《人生的归宿》中所说:“在中国,精神的价值非但从未与物质的价值相分离,反而帮助人们尽情地享受自己命里注定的生活。”这种精神追求则代表了各种烟、酒、茶、糖文化的精髓。也只有在闲暇的烟、酒、茶、糖文化之中,才能真正体现中国人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追求。在《人生的乐趣》一文中,林语堂这样写道:“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借用这段话,也可以说,只有在品茶、喝酒、抽烟的闲暇中,才能真正看到中国人“人生的艺术”,才能看到中国人的聪明与理智。中国人的聪明与理智不仅表现在对烟、酒、茶的“品”上,而且发展为“玩”,但却不必担心中国人“玩物丧志”。相反,如果丧失掉这种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追求,则“中国之为国也将变得更为狭小、粗劣与物质主义了”。
    可以说,在烟、酒、茶文化之中,我们能够看出中国人一种人生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东方人一种快乐悠闲和风趣幽默的闲散之情,这种闲散之情不仅反映在现实生活中,而且渗透到内心深处,化作了一种生活的态度。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有《记梦二首》诗,在诗序中,作者描述了在梦境中与人一起用雪水煎茶,而又有美人唱歌助茶的情景:“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意用飞燕吐花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在如此梦境中品茶,作者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记述茶情、茶趣的回文诗。其一为: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这首通体回文诗,又可倒读为: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这是一种闲情,也是一种幽默,更是一种对快乐人生的体味。不仅如此,“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亦何尝不是一种对快乐生活方式的体味。
    不管对文化作何种解释,饮食风俗和礼仪确实实在在反映了一个时代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广大民众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研究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衣食住行,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烟、酒、茶、糖是人们生活和衣食住行日常必备之物,研究历代人们对它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尤其是通过对烟、酒、茶、糖文化形成过程的描述,揭示隐藏在物质享受背后的人们生活的文化心态、审美情趣、生活艺术,并进一步研究近代以来人们在这些习惯方面的变化,所有这些,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增强我们对社会生活方式的认识,提高社会生活的水准,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生活情趣。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南北环境迥异、物产不同,因此,各民族生活方式差异也很大。各民族烟、酒、茶、糖礼俗的不同特色,不仅是一幅文化习俗的丰富多彩的画卷,也是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大展示。
    今天,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应注重精神的追求。在市井喧器、生活忙碌之余,手捧一卷,品味古人烟、酒、茶、糖文化之闲趣,岂不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正所谓: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快拿壶酒来。
    

你是本文的第1248位读者
来 源:
作 者: 陈建堂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