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兴宁市宁江边的潮州会馆的矮墙内,我嗅到了一阵花香,酷似蕙兰的香气,它使我移步,墙角的几株指甲花旁,有一丛小灌木。 守门老人说;“这是鱼子兰。” 呵,鱼子兰,正发着密匝匝如鱼子的小花蕾,在古色古香的潮州会馆里,洋溢着的一股绵绵不绝的幽香,忽然间使我把它与这条江上六篷船的传说联想了起来…… 据说,清代的宁江上航行着一种昂首巨腹、曳着蜂蝶帆的六篷船。这是一种载客、玩乐的花艇。随流域经济的繁荣应运而生。 六篷船的船娘多是水上人家(疍家)的女子,她们往来于韩江流域上下,或从这上游的宁江、梅江、程江伴客下游潮州府城,或从澄海诸溪上溯而来。停泊在这潮州商人建的会馆(当年叫两海会馆)的码头边。 在这里,常常会接到三三两两的要到东江、或梅江做生意的客商,谈妥几个价钱,便又解缆下落水口、清溪,这段水路平稳,是客商较放松的旅途,因为不论到龙川、惠州、梅邑或五华的山区,他们都还有些艰险的水路和陆路要走。而船娘则会抓紧时机做些买艺或卖笑的生计。 内河埠镇往往因水路而繁荣,清乾隆后、潮盐、布、山货的集散,使这西河桥上下泊满了南来北往的船只,其中多是蛋家人的舟楫,有不少的船上置着盆花盆草,饶宗颐《潮州志》说:“六篷船……疍女多簪鱼卵兰,口嚼槟榔,度曲卖媚……” 这里说的“鱼卵兰”就是鱼子兰,潮州人叫米仔兰、珠兰、五叶兰或树兰,长在寻常人家的庭院里,会发出沁人的奇香。 据说康熙年间,多愁善感的一代词人纳兰性德对它情有独钟,移情寄物,他认为鱼子兰的香是晋朝石崇的爱妾绿珠所遗,花,也是她的泪珠变成的。为此,他写了一首小诗: “石家金谷里,三斛买名姬。绿比琅玕嫩,圆应木难移。若兰芳竞体,当暑粟生机。身向楼前坠,遗香泪满枝。” 石崇当年以三斛珍珠赎姬,而绿珠也以死相报。于是,鱼子兰变得出名了,它的香是美人所遗,代表爱情的坚贞。 六篷船的船娘们纷纷折下这种奇香的花枝簪在髻上,或用它“压眉尖”。来表现自己的品位,也表达她们深藏内心的美好愿望。 疍人古来爱花,如上述的盆花盆草,兴宁诗人胡曦说是“疍家遗俗。”事实上,船娘爱花,居花船、葬花冢。 做过兴宁典史的俞蛟,曾在宁江边的官舍把这些船娘的身世写进《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一书里,如对郭十娘的记述:“未几,十娘奄逝,埋香黄土。柳南携尊哭奠。其生前爱桃花,为购数十株,环种墓门。”就是一个例子。府城人林大川的《韩江记》,则记述了“江上侠妓”魏阿星死葬西湖山花冢的故事。 有趣的是,潮州城后来所谓临花船“看花”,实是从六篷船船置花草之俗引申于观赏船娘,如清·陈方平《潮汕竹枝词》云: “纷纷画艇漾中流,上下真成镜里游。人影衣香何处觅,卖花声在妓船头。” 而船娘爱花,客人自送,如见面之礼,以花作为传媒,古瀛潮州,即使是娼妓之家,居然也有此风雅浪漫之事俗:于是,疍船头便不断卖花之声。据记载,当时六篷船所需花卉,出自潮州东津一带乡村。 清·郑昌时的《韩江竹枝词》第二首写道: “卖花声里启香奁,旋向红窗揭翠帘。鱼子兰兼珠价重,绿云分穗压眉尖。” 看来,由于疍女喜爱在发髻上簪鱼子兰花,弄得这种普通的小花的价格也变得珠贵起来。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是鱼子兰引出的清代韩江流域的所谓“平康盛事”的点滴;而今,这些地方上的久远、迷离的轶事,也许已没有多少人能将其一一述说,只有西河桥下、潮州会馆、墙角的这株小灌木,还不倦地、散发着当年一样的香气…… 鱼子兰虽有兰名,却不是兰花。它是楝科的一种灌木,如果没有修剪,可能长成几公尺高的小乔木,它在岭南和潮汕的庭园里很常见,清康熙《海阳县志·物产考》:“有树兰大者名三叶,小者名五叶,花如鱼子,初青,久变黄色,香甚幽细,亦名珠兰。 鱼子兰又名珠兰,或叫珍珠兰,但珍珠兰却另有所属,由于花形相近,人们容易把鱼子兰与珍珠兰合二为一。李调元《南越笔记》:“珍珠兰,藤本,花蕊累累如贯珠,骈附于梗,色微黄,香特浓郁,又如鱼子状,亦名鱼子兰。”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中也认为两者是同一种植物。 其实,珍珠兰又叫鸡爪兰,在植物学为金粟兰科金粟兰属,藤本丛生植物。叶对生,圆卵形,茎有节,直立或铺散生长,株高30—60厘米。穗状花序顶生,小花黄绿色似鱼子兰,花期在5月至10月,它的花形和花序又像串串珍珠,亦如鸡爪,故名。笔者小时老屋花坛有一株鸡爪兰,它与鱼子兰的最大区别是它不像是树,且花香的香味也不完全相同。 鱼子兰的生态平凡、清雅,没有牡丹、玫瑰的美艳动人,它的花蕾细小、不显眼,但在这美丽的宁江边,韩江的江源头,让我嗅到的,却是一股古老、悠远之香韵,内心欣然而喜……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