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刻木质的“忠”字,到用电脑数控雕刻制作大型的霓虹广告字……祖辈世代以木刻为业的汕头人卢文强凭借一把雕刀,从手工刻字到创办我市第一家“金鹰铜字”工场;从“传男不传女”的传艺家训,到培养出上百名刻字学徒,形成现代化生产的刻字企业,创下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亲身见证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卢文强回忆说,他家世代都是木雕艺人,家传木雕工艺“传男不传女”。13岁时,他就跟着爷爷学艺,雕刻床屏雕花。那时候,雕刻艺术被当成是“资本主义的毒草”,木雕艺人家庭经常受到检查。为避免受批评或查处,他和爷爷不得不爬上阁楼,偷偷地学,暗暗地雕。卢文强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他雕刻得最多的是用木板材质的“忠”字,再刷上朱红色,大大的,在长长的游行队伍前很醒目。另外,还有手刻的“向日葵”图案等。不论是字,或是图,靠的全是艺人自己画的底稿,再用纸描在木材上,用雕刀一笔一划地刻、切而形成的。为了使自己的底稿打得更漂亮,卢文强还师从杜英涛、杨楷、陈丁等名师,进修美术和书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大地。年轻的卢文强看准这一商机,大胆地开了一间刻字招牌店,成为汕头市第一个“招牌刻字个体户”。他的雕刻功底好,字刻得整齐漂亮,价格又便宜,很快赢得邻居街坊的好口碑。当时,像汕头机场、港口等“窗口”单位,也开始注重形象服务,找上门请他雕刻一些指示标志字牌,使他的小刻字店生意日益红火。1989年,卢文强注册了“金鹰铜字”工场,成为我市第一个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的专业招牌字生产企业。30年来,卢文强身怀一把雕刀闯天下。他勇敢地打破封闭的学艺家训,收徒学艺,使潮汕民间雕字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据不完全统计,他培养的上百名学徒,如今遍布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不少已“自立门户”,成为招牌刻字的从业者。他还善于创新,在传统木板材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步引进泡沫材质、有机玻璃、金属铜、金属铝、不锈钢等替代材料,适应市场需求。他还是我市第一批将现代电脑数控技术应用于招牌刻字业的工艺师。现在,卢文强的“金鹰铜字”已不仅只是“铜字”,还有通过电脑数控的LED招牌字,可预先控制电源、灯光、亮度和时间。

    卢文强感慨地说,30年过去了,自己亲身见证了汕头刻字业从手写———电脑刻字———数控雕切,形成设计———制作———生产于一体的规模化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民间艺术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你是本文的第152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08-10-21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