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大地各乡村的民俗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深入到当地人们的骨髓,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一年中的正月里,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高峰期。每个乡里都有相对固定的祭祀日期,这天称“闹热”。从正月初一到三十,天天有乡里“闹热”。  
    在这一天,人们就会沉浸在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氛围之中,而心中的温馨喜悦之情也会如约而致,当地的农民一年的辛劳,几乎是为了“闹热”这一天。平时他们省吃俭用,到了这天却大肆铺张:宰猪宰羊宰鹅,请戏班,放焰火、烧高香,还举行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期望来年的平安幸福,这无疑是人们展现其欢庆喜悦的有效形式。
    民俗是乡村社会的产物。民俗文化可以寄托乃至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的民俗文化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传统民俗讲究全民同乐,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这既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正月里的许多习俗,之所以会代代相传,延续至今,那是因为其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里面渗透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文化和美德。这些礼仪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除夕吃年夜饭,象征着团圆、注重家庭,重视亲情;潮安溪口的“穿蔗巷”是从清朝年间流传至今的传统民俗。当地盛产甘蔗,村民们以甘蔗挂灯笼,寓意生活像吃甘蔗一样越吃越甜,日子如甘蔗一样节节高,事业似灯笼一样红红火火。而普宁的“跳火墩”是当地男孩子成年的仪式,目的为了去掉晦气、迎来新年。最主要是锻炼培养孩子从小就敢于赴汤蹈火的勇气与团队精神,元宵舞火龙的民俗源于清朝乾隆六年,是人们对龙的图腾崇拜,人们通过这种民俗活动闹元宵,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等这些民俗活动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表达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总之,民俗起着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功能。

你是本文的第1115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87-03-10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