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国,广东东莞出了一位有名的版本学家,他因为学习版本学,而与潮籍的版本学家认识,从而在其著作中谈及饮潮汕工夫茶,写得很有趣。 挑帘之前,先介绍主角:伦明(1873-1943),字哲如,广东东莞入。光绪二十七年举人。曾应邀赴日本鉴定古籍。民国后任广州省立图书馆副馆长兼岭南大学教授。富藏书,庋藏数百万卷。著有《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版本源流》等数十册。 伦哲如的藏书有其独特之处:一是所藏书籍,概不加盖藏书印;二是努力搜集《四库全书》未收录的书籍,因而命其藏书楼为“续书楼”。他的藏书约数百万卷,分别收藏于广州和北京两地。而平日不修边幅,任职教授时,乃旧衣破补袜,故书贾戏送其雅号为“破伦”。伦哲如还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特长:尽管家中藏书数百万卷,但当与人谈及所藏某本书时,他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某书在某书橱,该书缺某卷某页,甚至于某页缺某字。一一道来,十不离九。“千元百宋为吾有,眼倦灯昏搁笔时。”实在为纪实之言。 伦哲如之所以成为版本学家,其中也有一份吾潮版本学家曾习经先生的功劳。据伦哲如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说: 揭阳曾刚甫右丞习经,居丞相胡同潮州馆。余壬寅(按,即光绪二十八年)来京师,多从君(按,指曾习经)借书读。君喜谈书本,暇则偕游琉璃厂,随所见谆谆指示,余之癖于此,由君引之也。 掌故大师郑逸梅在《艺林散叶续编》中也谈及此事: 曾习经,寓京师丞相胡同之潮川会馆,喜谈版本,常偕伦哲如游琉璃厂,所见谆谆指导,伦之癖书,受习经之熏陶为多。 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伦哲如对于饮工夫茶的说法,他在同书中说: 时余居烂面胡同,曾居绳匠胡同,相距不百步,每造访,必留共饭,食老米,不下咽,馔也不适口。饭后,饮所称工夫茶者,杯极小,湿仅沾唇,余绝不识其味。 东莞与潮汕相隔不甚远,但伦哲如在家乡却未闻“潮汕工夫茶”,到京师曾府始识工夫茶真面目,并自叹“余绝不识其味”。可知,在近百年前,对潮汕工夫茶知者不多。而乡前辈曾习经先生却把一整套潮汕工夫茶的器皿和饮法,如数搬到京师,相信当日北京“绝不识其味者”比比皆然。曾习经这位嗜工夫茶者,在其《蛰庵诗存》中有一首谈到茶的七绝,题为《秋兰始花,端侄游山回,致山泉两瓶,对花瀹碧螺春茶》,诗云: 儿辈能添乐趣长,寻源特致谷帘汤。 幽花始发逢佳茗,同领秋堂一味源。 有好水好茶,于花前品工夫茶,亦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为汕头市茶文化学会学术艺术顾问)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