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阳县立联合中学旧址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屿北村屿北初级中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联中师生在地下党的支持、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唤起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参与“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运动,投身革命洪流。日前,记者前往潮阳区屿北初级中学,探寻发生于此的红色革命故事。
★现场探寻 革命遗址焕发蓬勃朝气
屿北初级中学北望小北山,面向壬屿溪,玉带环绕,是一处理想的办学地方。据了解,学校始建于1936年,是20世纪30年代潮阳公学所在地,是时士人云集,分领潮阳一支文脉。1942年,县立简易师范与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合并为潮阳县立联合中学,因县城为日军所占,校址迁于铜盂壬屿乡屿北学校(现在屿北中学所在地),设初中部及师范部。1946年,抗战胜利后,县立联合中学迁回县城。壬屿公学作为县立联合中学(1942-1946年)的办学所在地,培养、涌现出一批为革命和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士。
1942年以后,该学校经历两次就地重建,革命遗址现已建成四层楼高的教学楼,配套塑胶运动场,莘莘学子们在此求学,学校焕发蓬勃的朝气。记者也只能从老照片中一睹当时革命家们在校园聚集活动的昂扬风貌。据了解,当时的潮阳县立联合中学校舍是中共党员李凤做其父亲(校董会主席李伯川)的统战工作,发动群众及争取爱国归侨李可吾的支持,1942年筹集资金建设而成。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校舍为砖瓦平房,三座平房簇拥着一个“天井”,在当时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教学环境。
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0年底,现屿北初级中学主要负责人前往广州拜访老革命家李凤同志,由老革命家赐笔“玉琢成器”并做成石碑,立于学校门外的仪园,以老一辈革命家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激励学校的师生们,不断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红色足迹 为潮阳党组织提供隐蔽斗争的重要场所
1939年6月,汕头市沦陷,潮阳的达濠和河浦相继沦陷。随后日军派飞机轰炸潮阳县城,潮阳东山中学(今潮阳一中)、潮阳简易师范学校等因受日机轰炸而停办。县城沦陷后,一中校长姚华萼拒绝出任伪维持会会长,扮成乞丐逃离县城,后被聘为普宁梅锋中学校长。
1942年7月,因县城沦陷停办了近二年的县立一中和简易师范学校合并,在铜盂镇壬屿乡壬屿公学办起了潮阳县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设初中部及师范部。经各方面推荐和争取,聘请已在普宁梅锋中学当校长的姚华萼出任县立联合中学校长。姚华萼接任后,把在梅锋中学任教的郑有涯(大革命时期中共潮阳部委领导成员)聘为联中教务主任。党组织抓住这一机会,通过郑有涯向姚华萼推荐谢晋吟、刘斌、姚祥礼、李鸿基、林西园(林安达)、卢柏(卢逢生)等党员进该校受聘任教。同时,党员郭春、吴彩乔、陈文珍、马瑜等也通过报名参加该校入学考试而成为该校学生。
“南委事件”后,联中成为潮阳党组织转入隐蔽斗争阶段党员隐蔽和培养的重要场所。当时,先后进入该校隐蔽的共产党员近20人。1946年夏,联中迁回县城,在城隍庙、司马祠和世魁林氏祠上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联中师生在地下党的支持、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唤起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参与“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运动,投身革命洪流。
在此期间,联中师生先后上山参加游击队及地下秘密情报工作等近300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潮汕全面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