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提议保护小公园历史街区和典型潮汕民居建筑群 最新 图1张

    今年9月至10月,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经过两个月的调研,形成《关于保护小公园历史街区和典型潮汕民居建筑群的建议》,并于日前提交市政府,就小公园历史街区、陈慈黉故居等典型潮汕民居建筑群的保护开发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政协委员认为小公园历史街区和潮汕典型古民居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重大,亟需给予高度重视,妥善规划,保护开发,并建议学习“开平碉楼“”申遗“经验,将潮汕传统民居申报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近代街区风貌要倍加珍惜和保护

    据起草《建议》的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陈汉初介绍,我市小公园历史街区成形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汕头建市初期的产物,也是对外开放、海外华侨在家乡投资建设的具体体现。其建筑风格特殊,中西建筑因素完美结合在一起。参与调研的市政协委员认为,在我国,像这样成片、规模地保存近代街区风貌的城市还不多见,极具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在小公园街区内的不少未列入保护的典雅建筑,如胡文虎建的两座大楼,周恩来等历史名人数次入住过的桂园等,都有着丰厚的历史内涵,是汕头埠的标志,也是华侨爱国爱乡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活见证。这些都需要我们倍加珍惜,予以有意识地保护,通过妥善的规划,在不破坏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开发。

    潮汕古民居也是一笔可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市政协委员同时认为,小公园历史街区和潮汕典型古民居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重大,亟需给予高度重视,妥善规划,保护开发。潮汕民居建筑集石雕、木雕、灰雕、砖雕、嵌瓷、书法、壁画于一体,是民间艺术之大成;潮汕的“四点金”、“下山虎”、“四马拖车”、“三座落”等建筑风格,既继承宋朝的“四合院”古代建筑群体,又融合潮汕家族制度、移民特色等特点,“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其规模及工艺丝毫不逊色于诸如徽派民居等其它已经扬名的古民居,现潮汕传统民居在不少乡村中还成片地、比较完整地保存着,仔细摸查搜寻,从中应该可以找到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历史文化资源。委员们认为,目前已开放的陈慈黉故居已在海内外小有名气,应设法扩大开放面,把未开放的故居一并保护开放利用,真正体现出陈慈黉故居的宏大规模。前美村除陈慈黉故居外,还有建于雍正十年的“永宁寨”及“文园小筑”等一批很有特色的古民居建筑,也是一笔可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利用工作也应及时提上市、区两级政府的工作日程。

    典型历史建筑应争取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市协协委员在《建议》中认为,已经实施(目前暂停)的小公园历史街区改造计划应予反思。任何城市的改造在于激发活力,不仅仅是文化的,也是商业的。因此,不存在简单的“形象”城市设计。无视历史的重建,不仅仅是对文化的摧残,也是对城市活力自身的窒息。小公园历史街区的文化是百载商埠的建筑特色,也是其活力所在,应严格按照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进行保护和修葺,保持其历史风貌和原有的历史风韵。建议在改建小公园街区时:第一,保留整个街区基本街道走向,街面的“外皮”(建筑外貌)应尽可能保留,内部可以另行改建。第二,一些主要标志性建筑,应原原本本保护。除列入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外,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标志性建筑如胡文虎大楼等,切不可一拆了之。一些典型的历史建筑(包括桂园、各国驻汕领事馆、有代表性的老商号、老厂房等)应争取列为省级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桂园应修葺加固,与东征军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指挥部等一起规划开发成现代历史博物馆。

    建议学习“开平碉楼”申遗成功的经验

    市政协委员建议学习“开平碉楼”申遗成功的经验,将潮汕民居(包括祠堂、书院、寺庙,特别是陈慈黉故居等)申报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建议将澄海区前美村规划改造成集华侨文化、潮汕民俗文化、潮菜文化、农耕文化为一炉的“乡间旅舍”式休闲旅游区。  

你是本文的第152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7-12-30
作 者: 邵建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